世界變化得越來越快:流行詞語三月一換,從葉良辰到日破天;行業也不斷新概念,大數據和機器學習都已經落時了;公司又裁員,結構越來越扁平,從IBM到諾基亞到索尼,每個公司都在減減減;人和人的關系在改變,選擇單身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寧可長期同居,也不選擇婚姻。
我們都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怎么了。我們以為自己每天生活在世界里,可是又越來越覺得它陌生。
與之相應的是我們內心的焦慮感。世界變化越快,我們內心越不安定。每天醒來的時候,我們必須花上一大把時間才能收拾好自己,向這混沌的世界沖出去,勇敢地戰斗。
焦慮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集體病。
然而正如在打獵的時候,過分焦慮不安而發出聲音的人往往把被猛獸攻擊或把獵物嚇走。焦慮大多數時候不僅不能讓我們集中精力,反而讓我們無用的壓力更大,工作效率更低,心情也更糟糕。大多數時候,我們并不需要那么多焦慮。
下面就來說幾個常見的焦慮:
焦慮自己被公司和行業所拋棄
職場的變動越來越快。新興行業一波接著一波。老板們,無論是大boss還是小企業主,看著各種“連接思維”、“迭代思維”、“互聯網++”、“O2O”,也都是目瞪口呆。老板們內心充滿了焦慮感,而這種焦慮又一層一層地往下傳,傳到了公司的每一個身上。
然而即使沒有公司氣氛所帶來的焦慮感,我們自己只要對新聞有所關注,也經常能夠感受到這種行業變動所帶來的焦慮:深圳的企業這個月幾家又倒閉了,全球性的大公司又要裁員幾千人。
然而這種焦慮并非是必要的。
古人喜歡說“一技傍身”,是說只要能夠有一門技術在手,無論在哪里,在什么地方,都能討到飯吃。這樣內心的安全感就自然在。而我們也需要這么能夠傍身的技能。
而在這個變動的世界里,這樣的技能是什么呢: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學習能力。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不斷實踐和提升這三種能力。世界會變,的確如此,但是我們只要有了上面三種能力,我們就會發現,世界所變化的規律,我們甚至能夠提前預判世界所要發展的方向,而提前做好準備。
就這樣我們不是被浪潮所帶動甚至被怕死的人,而是在浪頭上沖浪起舞的弄潮兒。多開心!
焦慮自己知識跟不上
我們每天花很多時間看新聞,每天很多時間刷公眾號,就是因為我們內心隱隱約約地覺得:我們懂的東西還遠遠不夠。然而這種焦慮,最終浪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
我們看完一篇新聞后,對這世界的了解并沒有多了什么。新聞經常會報道一些負面的、驚悚的、反道德的消息,因為這些消息更能夠吸引眼球注意力。看了這樣的新聞,并沒有讓我們對世界多了一些了解,反而覺得這個世界更糟糕和不安全。我們也會傾向于看一些明星的八卦,然而這些明星會過期,而這些八卦帶給我們的信息只不過源于我們的“流言本能”。這些八卦對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并沒有什么益處。即使他可以讓我們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多一些話題,然而聊八卦并不能讓我們和朋友感情更親密。
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去看公眾號,去看邏輯思維,看那些標著“深度好文”的文章。看的時候我們充滿了欣喜:我可不是看八卦的人,我是向往知識的好青年。看了這篇文章后,我又多了對世界規律的了解。然而第二天我們想想昨天看了什么的時候,我們大腦還是一片空白,根本不記得昨天又看了幾篇“墻裂推薦”。
去讀書吧,少年。書才是結構化的知識體系。
公眾號也還是值得看,不過一定要記筆記整理筆記,一定要學會自己思考,一定要學會把不同的知識點互相聯系互相印證。
學習是很棒很棒的事情,不過,不要容忍自己掉入“學習的幻覺”里。要學習,要成長,就要真正地去學習和成長,不要容忍自己成為一個“葉公好龍”的大煞筆。
焦慮自己的價值感
來,讓我再來怒刷一遍存在感。
當我們自己不能肯定自己的價值的時候,我們就很需要外界的肯定和認同。我們會以各種方式去表現自己。
女生就通常會發自拍,發旅游照,發美食,告訴別人自己擁有的美好生活。
男生就會喜歡轉一些“正能量”、“創業”、“李嘉誠馬云白巖松說”的文章、發自己的車子和認識的“上流人士”,以便讓更多人知道——“我這么屌你知道嗎?”、“我有多努力你知道嗎?”
即使我們的生活很美,即使我們吃的東西很棒,即使我們自己長得帥氣瀟灑如花似玉,我們有必要一遍一遍地讓這么多人知道嗎?我們有必要不時就跑出來刷個存在感秀個恩愛嗎。
正如“真正有愛的人不害怕愛得更少”,真正幸福、滿足的人,也不會自我表現得太多。不是因為低調,而是因為他不需要。
焦慮的長期關系不穩定
如果問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除了回答“自我實現”的少數人外,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是“愛”。
是啊,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對世界的愛,這些愛,支撐起來我們最基礎的價值觀,最終又決定了我們在世界上的種種行為。
然而正如美好愛能滋養我們一樣,對愛離去的恐懼感也在撕扯著我們,傷害著我們。對長期關系的焦慮正是其中之一。
這個是一個單身的人越來越多,離婚的人越來越多的時代。之前看一本書里的數據,說美國有60%以上的人處于婚姻以外的狀態。我想這也是我們中國的趨勢。
這個時候,我們是時候反思下什么是真正的愛情了。我們很容易以為有婚姻的才是愛情。然而或許婚姻并不是愛情的本質。當我們不考慮婚姻,不考慮長久,不考慮利益,打敗自身的不安全感的時候,我們才更自由,更明白愛情本身的意義。
焦慮來自我們感覺到環境的變動,也來自于我們潛意識感覺了里的不知道如何應對。然而只要我們理性思考,內心堅定,我們會發現焦慮并不是那么難以應對的。
當然即使如此,無論我們如何理性,無論我們內心如何平和安寧,焦慮還是會偶爾來到我們身上。就像即使我們身體很健康,經常鍛煉,我們還是偶爾會感冒。
可是感冒有什么可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