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堯曰第二十?學習筆記

20.1.1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讓位給舜的時候,]說道:“嘖嘖!你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經落到你的身上了,誠實地保持著那正確罷!假若天下的百姓都陷于困苦貧窮,上天給你的祿位也會永遠地終止了。”

舜[讓位給禹的時候,]也說了這一番話。

20.1.2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湯]說:“我履謹用黑色牡牛作犧牲,明明白白地告于光明而偉大的天帝:有罪的人[我]不敢擅自去赦免他。您的臣仆[的善惡]我也不隱瞞掩蓋,您心里也是早就曉得的。我本人若有罪,就不要牽連天下萬方;天下萬方若有罪,都歸我一個人來承擔。”

20.1.3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周朝大封諸侯,使善人都富貴起來。“我雖然有至親,卻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如果有罪過,應該由我來擔承。”

20.1.4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檢驗并審定度量衡,修復已廢棄的機關工作,全國的政令就都會通行了。恢復被滅亡的國家,承續已斷絕的后代,提拔被遺落的人才,天下的百姓就都會心悅誠服了。

20.1.5所重:民、食、喪、祭。——所重視的:人民、糧食、喪禮、祭祀。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此五字衍文,敏則有功,公則說。——寬厚就會得到羣眾的擁護,勤敏就會有功績,公平就會使百姓高興。

20.2子張問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子張向孔子問道:“怎樣就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道:“尊貴五種美德,排除四種惡政,這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張道:“五種美德是些什么?”孔子道:“君子給人民以好處,而自己卻無所耗費;勞動百姓,百姓卻不怨恨;自己欲仁欲義,卻不能叫做貪;安泰矜持卻不驕傲;威嚴卻不兇猛。”子張道:“給人民以好處,自己卻無所耗費,這應該怎么辦呢?”孔子道:“就著人民能得利益之處因而使他們有利,這也不是給人民以好處而自己卻無所耗費嗎?選擇可以勞動的[時間、情況和人民]再去勞動他們,又有誰來怨恨呢?自己需要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貪求什么呢?無論人多人少,無論勢力大小,君子都不敢怠慢他們,這不也是安泰矜持卻不驕傲嗎?君子衣冠整齊,目不邪視,莊嚴地使人望而有所畏懼,這也不是威嚴卻不兇猛嗎?”子張道:“四種惡政又是些什么呢?”孔子道:“不加教育便加殺戮叫做虐;不加申誡便要成績叫做暴;起先懈怠,突然限期叫做賊;同是給人以財物,出手慳吝,叫做小家子氣。”

20.3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孔子說:“不懂得命運,沒有可能作為君子;不懂得禮,沒有可能立足于社會;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語,沒有可能認識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