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我們散落在世界的每個角落,把堅持寫在臉上,把思念打包進行囊。
十幾歲離開父母的那刻起,便一直在路上了。
家,成了宿舍、租屋、旅店,各大機場的候機室,成了四方大的行李箱,我們拖著塞的鼓鼓的生活,笑說自己是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
記得第一次在國外過春節,沒有看著春晚吃到香噴噴的餃子,沒有在雪地里哈著氣玩著雪。
在新加坡異常深藍的夜空下,我和朋友在老師家安靜的后院,吃著南洋風味的肉干和點心,潮濕的海風清冽地刮過,忽然像是明白了什么,卻找不到可以表達的語言。
后來,一年又一年的春節,似乎也只是眾多公共假日的一個。一通電話聽到父母家人朋友安好,正在忙碌著操辦過年,感覺自己也沾了點年氣兒。
放下電話,接著投入平常的忙碌。我們用努力和行動驅趕內心的不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打著大大小小的怪獸,所向披靡。
九年之后,回家過年,在外走遍千山萬水,嘗盡各國美食,都比不上在舊餐桌上吃著家常便飯的幸福,從來不知道快樂可以如此簡單。
坐在自己的小桌前,像個外人一樣看著眼前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書架上媽媽整整齊齊擺放著小學一年級到初中的所有課本,拿下一本發黃的語文書,稚嫩的筆記,讓人想笑,卻不禁模糊了雙眼。
終于明白,九年前,那個海風清冽的夜晚,我和家的聯系從此只是種情懷,讓所有異鄉的大人變回故鄉的小孩。
記得有一次去澳洲旅行,過安檢的時候,我看到一個15、6歲模樣的女孩被叫去查行李,她碩大的行李箱被兩個警官打開,里里外外地翻找。
箱子里面的臺燈,零食,課本,床單,內衣攤了一堆,暴露在所有旅客的眼前,她無助的站在那里,面紅耳赤,因為這個箱子就是她的全部生活。
留學的孩子是戰士,在陌生的戰場,捧著地圖摸索前進。他們也是最好的演員,學會用老練的模樣掩蓋自己稚嫩的臉龐,“我好著呢,不用你們管”,成了他們電話里最熟練的臺詞。
他們并不是都是養尊處優,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也沒有想象中的聰明絕頂,天賦秉義。只是那顆不安分的心,躁動著,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覺得人該像電影演的那樣,熱血的做一次自己。
真的,若是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把青春拋給世界,在赤道的陽光暴曬和滂沱大雨里,收回來的是一顆更澄澈的心。再也不會強求,放下了自以為是的驕傲,學會了對惡心的人微笑,對不值得的人說拒絕。
誰說成長必須是潛移默化的,多少在外的游子不是一夜長大?無數個哭紅眼睛的夜晚和被生活刻薄荒蕪的對待,就是有淚不輕彈的男兒也不免唏噓悵然。
所幸我們沒有因此被變的冷漠和自私,世界沒有溫柔以待,我們卻明白唯有溫柔待己,才能歲月靜好。
曾經的單詞本和電子詞典早已融入在了雙語的思維里;排隊吃晚飯的宿舍生活被嘗遍美食的約飯周末取代;傻氣的短袖、中褲、運動鞋也換成了時尚靚麗的打扮??墒悄穷w總想看看世界的心還依然如初。
很想回到從前,抱抱那時的自己,說一聲:相信我,一切都會很好很好的。
更想對父母說一聲:你的愛,讓我無往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