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須尋得所愛

海的波文

“你須尋得所愛!”

這是史蒂芬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講話的主題,告誡畢業生在人生的旅程中,要找到自己鐘誠的興趣和愛好,然后一如既往地執著于自己所愛的事物。

試想,一個人,如若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即便生活充滿種種不如意,人生也應該是充滿斗志和希望的,因為,向往的所愛就在前方。

就像孔子周游列國散布他的儒家文化;就像陶淵明修籬種菊侍弄他的田園;就像愛迪生不懼怕一千多次的失敗發明他的燈泡;就像八十歲的摩西奶奶畫風俗畫開她的畫展;就像巴西奧運會開幕式上那個熱愛T臺的超模吉賽爾走她的T臺……

反之,一個人最大的無聊恐怕就是事業有成收獲頗豐,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么,適合什么,需要什么,所以總會覺得生活少點什么,一顆空落落的心靈無處安放。

少點什么呢?那一定是內心深處最本真的熱愛和興趣。

所以“你須尋得所愛”,并為之守望,這樣的人生才有過頭。

回到自我,小半生匆匆打馬而過,在思想的混沌與模糊中,由著心性被歲月的潮水不知不覺推到了今天,好在,我清醒地認識到那些無意義的周旋遠不如我上一節課、讀一本書、寫一篇文章來的踏實,有意義。

回溯過去,兒時不知什么是愛,混混沌沌跟著時間的腳步隨著季節往前走,沒有目的,沒有方向,農村孩子的成長就是這樣,不管你愿意還是不愿意,散養著的長大就在那里。因為父親的疼愛,因為自己還算努力,我成為村子里第一個離開家去遠方讀書的女孩,可那些生硬的專業課卻怎么也激不起我的興趣和熱愛。

三年的學習生活,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次參加學校的活動,從演講、朗誦到主持,從廣播室到學生會,對于每一次的排練、演出和播音,我由衷的熱愛,至今想念學校四十五周年校慶之際一月余沒上課的日子,到各大學校送邀請函,然后排練節目,布置舞臺,我像所有的女孩一樣,喜歡聚光燈下的虛榮,但我也不得不承認,三年的組織、排練和表演,尤其是學生會的組織工作給予我的成長是巨大的,專業課里那些借貸,壞賬之類的數字公式永遠都那樣索然無味。

三年的會計學習我感興趣的就是打算盤和點鈔,而這對于我后來的工作一無所用,好像算盤有兩年還用得上,就是每次考試過后算平均分,老師們原來都用計算器,自從我去了之后,算平均分都是我打算盤,起初他們信不過,但 在目睹了算盤的速度后,在用計算器一遍遍核實結果后,他們就把計算器收起來了。但是后來,有了電腦,我的算盤也收起來了。

想起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之于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他說“所謂教育,就是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后剩下的東西。”中專三年的教育對我就是這樣,所學的專業課知識統統都忘光了,但三年來參加的每一次活動對我的歷練和成長卻是深入骨髓的,也許正是那些活動才激發練就了我潛在的素能。

因為不喜歡會計這個專業,所以畢業后做起了老師,做了老師之后,因為沒有專業知識,時常有誤人子弟之感,也時常受領導歧視。后來在五中,又有了一次可以轉行做會計的機會,但我依然沒有選擇會計,盡管做會計比做老師輕松,盡管我的很多同學做會計的收入都比我高的多(他們都給好多家小企業代賬),但我真心不喜歡和數字打交道。

人生在三尺講臺上就這樣四平八穩地向前,談不上熱愛,也談不上鄙厭,更沒有專業成長的覺悟,所以,工作之余都是虛度,以致于青春里最美好的年華都在混沌中消遣過去了,直到有一天不得不學習了,才捧起了書本,讀讀書,寫寫文字,越讀越覺得愧疚,越寫越覺得膚淺,于是就在一本本書中在一篇篇稚嫩的文字中走到了今天。其間,因為為一個老干部寫的材料而被老干部局看中,他們想把我調過去,而我因為那幾年做班主任是真的感覺到了累和辛苦,就動搖了,老干部局相對輕松,可以有大把的時間看書寫東西,于是我在去與不去間搖擺三年,最終我還是堅守在三尺講臺,而搖擺的三年又是一種荒廢,每每想起那些我荒廢的光陰,心里總有著數不清的懊悔和不安。

以致于現在格外地珍惜時間,熱愛閱讀,熱愛文字,熱愛每一節語文課堂。當視野在閱讀中打開,就知道了生命的更多可能性,所以就不會像過去那樣混沌著,一旦找到了方向,就找到了精神的坐標,執行力也有了一定的速度。

電影《一代宗師》中有句臺詞:人的一生就是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過程。我們旅游,我們閱讀,我們經歷,我們一直在見天地,見眾生,但我們可曾看見了自己?

昆德拉說人被鎖定在功利的現實忙碌中,過去和將來都快被抽空了。過去都過去了,可我不想擁有一個被抽空的將來,我不想被無端的快節奏事務所役,我不想做卡夫卡筆下的大甲蟲,更不想被淹沒在各種信息的洪荒之中。

“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自古以來,哲人們都在尋找自己,尋找所愛,尋找一塊潔凈的土地,把自己的心和愛連同種子都埋進土地。

茨威格也感慨: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使命和所愛。

看來,無論何時,愛和信仰都以愿望的形式存在。

所以,“你須尋得所愛”,人生的每一個當下才會快樂精彩。

不必問現在有什么,只需問自己能做什么。

還是堅信文字的力量吧,用文字書寫每一個有意義的現在。

然后,把自己交給時間。

“河水走了,橋還在。日子走了,我,還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