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兒子達成協議,每天用中文給他寫上一段話,讓他盡量抽出時間理解我寫的意思。 按照中國的學制,兒子已經是初三的學生了,但才開始學習中文第二年,而且學得都是非常簡淺的。 因為來自中國家庭,平常的一些聽說還行,涉及到書面語的時候,理解起來就有難度了。
我們沒有像大多數華人家長那樣從小就逼迫他學中文,而是讓他自己決定。他的性格比較內向,而且又非常自尊,我們也不能分出很多的時間來輔導他的學習。所以,在小學的時候,還是希望他更多地融入當地的環(huán)境,從語言上建立與同學和老師交流的信心,看著他一天天開開心心地長大,逐漸變得開朗而有主見。
學校一直是有二外的,小學三年級起直到初一,他一直選修的是法語,還似乎很投入。直到初二時候提出來想轉中文,我們也是很支持他的。我認為,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學習無分早晚,我不太相信所謂的“輸在起跑線上”之類的說法,再說,怎么算贏,怎么又算輸呢? 贏了一時,輸了人生,又有什么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