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緊湊,剛結束和朱教授和胡教授的熱切交流,來不及與各位老師道別,我便匆匆離開了上海華山醫院,趕往回程的上海虹橋高鐵站或機場。看著車窗外陪伴我來去的立交橋和都市大廈漸行漸遠,想著這三四天經歷的種種故事,內心思緒翻涌。
2013年中國CHINET(中國細菌耐藥監測網)專家組專題討論,由于我國二級醫院的科室設置、收治的感染病種、病原菌類型和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與三級醫院不同,為貫徹實施衛生部等發布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建立可靠的全國二級醫院細菌耐藥監測數據庫,上海華山醫院及抗生素研究所的四位專家在2017年2月對全國各省的市縣共40多家二級醫院,展開了一場緊張的網絡面試,共篩選出11家,在我院領導的關心下,我院成為安徽省二級醫院的代表,讓我在4月底體驗了一次難得珍貴的行程,讓人高興又憂愁。
高興的是這次出差,我能夠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見識國家頂級的科研單位和醫院,近距離接觸到優秀高能力的教授學者,在上海這座時尚高樓老房交錯的街邊體驗一次自由穿梭,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它將我們基層醫院微生物水平的持續提高領入了“一座嶄新的殿堂”。
憂愁在于,此番培訓送給我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場“極其嚴苛龐雜的任務和考驗”,如果不按照各位CHINET專家教授提出的要求,付出各種新的實踐嘗試,改進工作,就面臨淘汰的殘酷結局,不僅會使我們微生物室失去寶貴的學習機會,對于下一步改進工作更是一項重大損失,對醫院而言可能也是無比的遺憾。所以我深刻地明白,這場榮譽之戰,我們不能輸。
11個不同省份的各家單位,將各派一名微生物工作人員,在一年內,接受多種形式的培訓和考核,比如去三級醫院進修三個月,進行數據上報。微生物室要接受室內、室間質控考評、保存160株常見菌株待專家復核、上交特殊耐藥菌株,接受評審上報的數據,專家組還會親自到訪本院,對實驗方法、設備、試劑以及每天或每周質控結果記錄的真實性進行實地考察,聽取微生物監測工作匯報,與院長及主任交流。每年的3月底以及8、9月份進行工作匯報總結會和提出新要求。
這么一場暴風驟雨的考驗之后,有50%的單位要被淘汰出CHINET基層版網絡,勝出的5~6家醫院聯合之前已有的4家二級醫院,最終成為CHINET基層版網絡成員,正式融入全球細菌耐藥監測數據庫,持續為其提供數據,而我們醫院微生物室的工作人員則能夠持續獲得CHINET專家的長期指導培訓,幫助我們改進工作,提高對臨床與患者的服務質量,尤其是可能挽救嚴重的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的生命。我們醫院的名字也將永遠記錄在全國首批CHINET網絡基層醫院中。
相比其他醫院10家醫院,目前我們除了朝著要求的方向付出最大努力,沒有其他更明顯優勢的資源。真正付出努力的人,世界都會給你讓路,如果沒有,說明付出的不夠。
作為WHONET新手,我和同道們第一節課便接受了抗生素研究所楊洋老師的快速魔鬼式訓練,內心大呼崩潰后,大家懇請胡付品教授一步步指導,我又連夜向學的快或有基礎的同學請教,終于掌握了基本操作。但是要注意的環節太多,必須隨時保持頭腦清醒,才能保證數據的真實準確。
比如WHONET軟件默認“按照專家規則”,但是軟件里的“專家值”過舊,仍認為產ESBLs的菌,頭孢類都應改為耐藥,而實際有些藥已更新了折點和用藥濃度,所以不需要改,所以每次統計之前都需要勾選去掉這一項,胡教授雖然已經給國外開發WHONET的領頭人發郵件,要求去除默認這一選項,但仍然沒有滿意的回復。幸好,胡教授提前編寫一本詳盡的“武林秘籍”——《WHONET5.5軟件應用及其常見問題解析》,加上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的專家老師們作強力后盾,我們技術上的疑問便能夠迅速得到解決。
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的朱德妹教授和藹可親、知識淵博、德高望重,雖然最近不巧偶有抱恙,她仍是提前到場等著我們。她不上課時總和我們聊一些輕松的話題,圍繞上海的生活和旅游給我們許多參考建議,一進入培訓狀態,她呈現給的是與時俱進、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讓人肅然起敬。
而胡付品教授善于打破常規,挽救了許多嚴重感染耐藥菌的病人的生命。最震撼我的是他講到某個尿路感染全耐藥菌的病例,他創造性地將單獨耐藥的藥敏紙片大量貼在一起,觀察到極細微的協同抑菌圈,原本無藥可用,通過加大劑量聯合用藥,很快治愈。他還講到如何研究細菌耐藥機制,指導我們如何發現科研突破口,發表SCI。他講課生動幽默,讓嚴肅的教學多了一絲輕松,他對待我們細致耐心,對我們的困惑總能給予及時有效的解決,幾天的課便收獲了我們全國各地的一眾粉絲。
兩位老師都深得同學們的愛戴與好評,但同時高標準的要求卻讓我深感壓力沉重。
但我知道,我不能輕易放棄,我應該放松心態,相信有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一定能夠圓滿完成這次考驗。加上專家老師們的通力攜助,持續向上發展是我們最終的趨勢。
這幾天,上海華山醫院檢驗科的蔣曉飛主任、艾芙琪老師、劉紅老師、王蓓老師、馬逸珉老師、田月如老師和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的楊洋老師、鄭永貴老師、吳湜老師、董棟老師等各位老師們,帶領我們連續幾天緊湊的學習、參觀。雖然為了盡量完成胡付品教授布置的作業,我們夜里只能睡5個小時,但白天的每一節課,我們都集中精力,不敢懈怠,會后又積極熱烈地討論,意猶未盡。
感謝各位老師犧牲自己的時間,為我們基層醫院打開一扇與國內國際頂尖微生物專家溝通的大門,獲得最前沿的微生物知識,提高臨床微生物工作質量。
在此遙祝各位老師保重身體,繼續帶領我們為祖國的耐藥監測工作做貢獻。我們會緊緊跟隨老師們的步伐,為基層醫院的細菌感染患者謀得更大的生命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