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之路--讀《異類》

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

總覽:異類,就是把事情做對做好的少數派,而《異類》這本書從天賦、個人努力、家庭教育、機遇、家族和地域文化幾個方面分析了影響成功的因素。我們常常過于看重的就是個人努力(10000小時理論),而忽視了其他幾個因素的影響,就像在命運的叢林里穿梭,沒有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從小就聽到“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之類的話,也沒有去多想。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一直按父母的要求好好讀書,直到大學畢業還聽到過畢業五年決定一生的論調,回首這幾年,我沒有成為書中所說的“異類”,但一直努力保持自己的獨特。而人生何止一個五年,又何曾是一種態度。如果把人生看成一場和別人的比賽,那從爺爺輩已經開始了,如果是和自己的比賽,你又準備如何面對。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尋找愛情,只是去愛;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長,只是開始修養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一切,才真正開始。 ——紀伯倫

機遇


回到《異類》這本書,對我們自身而言,這幾個因素中天賦、家庭教育、文化我們現在幾乎已經無能為力(或許你還有未曾發現的天賦異稟~~),能把握的就是自身的努力和機遇,先說下機遇,“機遇”這個詞總給人以遐想,以至于讓世人覺得抓住了機遇,成功就在咫尺。其實就算抓住了機遇,那也只是一個開始。

對于一個想成為律師的人來說,出生在20世紀30年代是妙不可言的事情,就像編程專家最好出生在1955年,或者商業大亨出生在1835年一樣。

那什么是機遇?機遇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給你做正確事的機會。機遇有大有小,從大的角度去說,就是大環境的趨勢。比如大家熟知的比爾.蓋茨,在個人微機興起的時候創辦視窗操作系統,以及在互聯網時代興起的科技公司,Google,Facebook等等,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還有相關的大數據、云計算都催生了很多新興公司;國家政策也是一種大趨勢,看到我們國內,最早的當然是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海爾、聯想、華為、萬科等等。近一些,因為08年金融危機,國家推行的四萬億拉動內需政策,其中大部分是基建,也因此一大批房地產企業迅猛崛起。再到眼前的清潔能源、環境問題,這些都是大家看得見的機遇。機遇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就是給你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如果你沒有自身的積累,或者沒有可以調動的資源,你也難以解決問題,時代的大趨勢,未必是個人的大機會,因為這種時代大趨勢看到的人很多,行動的人也有很多,前幾年的團購,現在的O2O概念,還在野蠻生長的互聯網金融,遍地開花的電商、微商。這里面的競爭可想而知。但身處互聯網浪潮中的一名IT人員,我們已經受到了時代的恩惠,當然你也可以否認(心理學中有個機會成本,有的人會認為他做別的事情會比搞IT更好);其實小的機遇是比較有意思的,他們就像人生路上的五彩石,隨意的散落著,你有意或者無意的收集著。比如說我自己,因為做畢業設計學了C++,找工作的時候就到了軟件部門。因為開源了一個網站,認識了好幾個朋友,有的還進行了合作;更為普遍的情況是因為因為你的工作能力突出,而被升了職位,進而接觸到更高層的人和更豐富的資源。一個事情又誘發另外的事情。當你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前方出現了橄欖枝。所以我覺得,在能夠把握大的機遇之前,應該經營好這些小的機會。等你集齊了七科龍珠,沒準還真能召喚神龍。

積累


“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效應

最初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感覺好像有種不公平,后來明白這就是客觀實際:因為最初的一點點優勢,得到了更多積累的機會,最后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在1964年甲殼蟲樂隊登錄美國之前,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在7年前(1957年)已經組建樂隊,他們還是高中生搖滾樂手已經被邀請到德國漢堡進行演出,但在取得重大突破的1964年之前他們已經出演了1200場左右,很多樂隊全部的演藝生涯中,一般也就表演1200場;又比如重新編寫UNIX系統、創辦Sun公司的比爾.喬伊,他很喜歡編程,大學在計算機中心待過的時間遠超在教室里面的時間,一天常有8到10個小時都在編程,甚至更晚,這樣持續了5年。

專業的鋼琴家,在他們20歲左右練鋼琴的全部時間達到了10000小時。研究者們認為,卓有成效的練習時間必須達到10000小時。如果你的技能想達到世界水平--任何行業都不例外。

我想起很多古話:“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些都不言而喻。馬云在今年的互聯網大會上說過一句話,大致是說“比聰明,已經沒有機會,比努力,人家更努力,我們只有比未來”。而我們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五年或者十年之后,自己想做什么”。想好了就去積累。反過來說,如果你現在做的事情自己不看好,也沒有興趣,那你又何必呢。

情商


為了達到最佳效果,知道自己應該在什么時候,應該怎么樣和他人說出自己應該說出的話,是實用智商的一方面,它是一種讓你正確認識到自身處境,并且達到自己目的的能力。你也許擁有很高的分析推理智商,但實用智商卻可能偏低;或者你擁有高的使用智商,但分析推理智商卻偏低。

這個世界很復雜,有時候明顯感覺智商需要充值,而我充值的方式主要就是閱讀。當教科書上的知識被時間的風吹走,留下讓自己錯愕的空白。不懂,不會,疑惑的地方太多,我們的出生地、父母的職業以及成長的環境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思考模式。而思考模式影響著態度,而態度又影響這行為。

窮人的孩子善于動手,不喜歡發惱騷,更有創意的支配自己的時間,有很強的獨立自主的觀念。但比較拘謹和缺乏自信;中產階層的孩子能學會團隊協作,知道怎么處理一些高層事件,知道怎么投成年人所好,說服成年人,他們知道利用自己的權益去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優勢,有一種掌控局面的能力。

書中的實用智商或者小朋友這種掌控局面的能力,我都理解為情商,分析推理智商可以用來解決問題,比如編程,而情商就是處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很多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他們寄予了父母的厚望,他們對生活改變有更大的渴望,但同時,他們也很無力。因為沒有上一代人的積累,真正遇到問題能夠調用的資源很少。而現在,已經不是個人英雄的時代,單打獨斗難以獲得成就。那我們怎么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怎么讓你的伯樂或者貴人找到你,你如何打動你的客戶等等這些都是要思考和準備的。

平凡之路


成功不僅僅是由于我們的積累,相反,它更像一件禮物。

我們看到的成功故事都是有跡可循,但每個人的人生路都不一樣。很喜歡作者最后回顧他自己家族那一段,環環相扣,好像只要一個環節出錯,就可能沒有作者的今天。其實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很多關鍵的節點,節點之后你人生的軌跡或上或下,跌宕起伏。他們串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連成了我們的一生。雖然絕大部分的人注定都是平凡的,但每個平凡的人都會有自己期望到達的高點,那也許是你的夢想,也許是你父母的期望,也許是對自己的承諾。面對昨天的自己,平凡之路,篤定前行。


書山有路群:452450927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