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思人、思物;思美景、思美食;
最思卻是故鄉(xiāng)那輪明月!
01.? 詠月
詠月,是文人墨客的最愛。
有三歲小兒皆能朗朗上口的“床前明月光”,再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那份月下獨酌的情懷,更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絕唱。
他們筆下,月即承載了無盡哀思,也寄托了無限相思。在那字里行間,月是知己,可述衷腸;月是堅守,東升西落;月是永恒,陰晴圓缺。
02.? 望月
望月,是我兒時的最愛。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對月仰望,只因嫦娥。
稻香陣陣,蛙鳴聲聲,繁星點點,在皓月當空的夜幕底下,演奏著怎樣的樂章!
鋪張涼席,煮壺清茶,四世同堂,在夏日夜晚的農(nóng)家小院,享受著怎樣的時光!
兄弟姐妹,或竊竊私語,或嬉鬧成群,這時,我那高齡的祖奶奶總有辦法讓我們安靜下來。
嫦娥奔月的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哥哥們早已不耐煩,我仍然聽得如癡如醉。情不自禁的想要追尋嫦娥姐姐的身影,為她的清冷孤傲而神往。
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月是美麗的傳說,更是遙不可及的秘境!
03.? 祭月
祭月,是我奶奶的最愛。
我出生在中國西部貧瘠土壤上一個小村莊里,我的奶奶是位一輩子未走出過小村莊的小腳婦人。她擁有世上的一切美德,所以奶奶是家族祭月的使者。
祭月儀式,是每一個家族的中秋盛宴。在我遠離了那個村莊的生命歷程中,早已不復存在,它只是我腦海里既久遠又鮮活的記憶。
節(jié)日當天,整個家族成員聚集在一起制作祭月供品:用新稻米做一個圓糍粑。當滿月緩緩升起,奶奶會擺出香案,再放上半圓的糍粑,面月而拜,默默祈禱。
奶奶說黑夜不會黑,因為月是掌燈人,為我們送來光明;一家人平安團聚,是月的庇佑;獲得滿倉的豐收,是因為月用露水滋潤大地;所以要用新收獲的稻米做成食物來祀奉,并與她分而食之。
奶奶的信仰里,月是饋贈、是感恩、是分享!
04.? 「食」月
月食,曾讓這個星球上的生命驚恐了千萬年。
古老的蒼穹下,月是夜空中唯一的光,一旦發(fā)生異象,猶如末日來臨,四散逃走。因無知而害怕,因害怕而敬畏,因敬畏而臣服。
最早的自然崇拜,月被普遍認為擁有主司萬物生長的能力。所有的人類神話中,都有一個月神,掌管著婚姻和孕育。比如古巴比倫的月亮女神伊什塔爾、以及給我們牽紅繩的月老。
所以,當人們看到那條可憎的“天狗”想要吞掉他們的神的時候,紛紛拿出刀槍劍戟、鍋碗瓢盆,吼得震天響,以求嚇跑那條侵略者。
現(xiàn)在,仍然繼續(xù)著崇拜,用的是天文望遠鏡。
月食,僅僅是個影子,我們自己的影子!
我們被我們的影子嚇了千萬年……
05.? 尋月
尋月,常聽人說月影難覓,帶著莫名的感傷。
天文學家已告訴我們,月只是一顆星球,一顆燃盡的冰冷的衛(wèi)星,月光只是太陽光的反射。
對現(xiàn)代人來說,月早已失去它的神秘,隨之失去的是世人追逐它的目光。霓虹閃爍的不夜城無需照耀,追求秒贊的網(wǎng)絡來不及相思。
也許你早已習慣俯視一切,習慣拼命追趕;忙碌著征服別人,忙碌著證明自己。尋尋覓覓,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百轉(zhuǎn)千回之際,你思念的是誰?
你若有時間,抬頭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月一直牽掛著,不離不棄,等待著照進你心里!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