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個跟大伙講段中國古代一位地道的“吃貨”的事兒..雖說能吃是福,可“能吃”和“會吃”一字之差,意思卻截然不同。額..先來段引述↓
當今社會新鮮網詞在年輕人圈里傳播速度極快,什么逗逼、有錢任性、CP、然并軟、我想靜靜等等這些,你不知道那說明你out了,有女孩這樣介紹自己:倫家還是個小清新,俺18歲已經是女漢子。男的這樣介紹:我是肌肉控!,我是個死宅男,我是游戲控,我是三秒男....等等這些都是很有時代氣息的。
有時男女互約吃飯,對方主動的回答好啊!為何那么主動,因為我是個吃貨撒~~!
吃貨這個詞現在變得有些中性了,真正的吃貨那可是相當的有技術含量,首先你得愛吃,其次是會吃,對吃還有一定研究,吃得出品味。歷史上的很多吃貨,不僅吃出了道德水平,還吃出來高尚情操,吃出了歷史掌故。
首位要講的就是上古時中國人炎黃子孫始祖炎黃二帝,炎帝就是一個大吃貨,炎帝通過吃不僅解決了中藥治病問題,還解決糧食種植問題,炎帝部落是最早用火的,他想到鉆木取火來燒烤食物,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而且還為子民的疾病以身試藥嘗遍百草,可是身體免疫再怎么強,瓦罐難離井口破,將軍難免陣前亡,最后吃到無藥可救的斷腸草一命嗚呼。
當然炎帝是上古神話傳說的人物,下面說的這位吃貨是卻是有歷史典籍記載的。
西晉的時候,有位叫張翰(字季鷹)的文人,他因為“吃”竟躲過了一次殺身之禍,這個人平時對美食愛琢磨有研究,生性特別隨意,他來到洛陽后,晉惠帝司馬衷已被司馬囧軟禁了,司馬囧聽說張翰文筆出彩,為得皇位非得有四梁八柱幫他,于是就這樣把張翰籠絡到身邊,封他為大司馬東曹掾,意為軍隊將領文官,這出乎意料的榮耀讓他有點后怕。于是張翰冒出一段出挺有意思故事。
洛陽秋天起來西風,張翰看著這黃河水:唉呀,不行,我得回家,這個季節正是我們老家鱸魚旺季,這時鱸魚燉著吃味道是最棒棒噠!而且老家的野菜也熟了,鱸魚燉野菜這美味沒誰了!越想心越饞哈喇子流一地,于是跟司馬囧道明,司馬囧聽后蒙逼了!還有誰這么不靠譜?不當官也得回家過嘴癮??司馬囧也沒能留住他,就給他放回去解饞蟲~~~其實在他走后不久,幾個王爺造反殺死了老馬,老張這是借著吃躲過殺身之禍,莼鱸之思被傳為佳話。
接著給大家說的這位吃貨,比前面兩位都高級,他以吃為樂,一些千古流傳的美食都經自他手。這人就是北宋第一流文豪蘇東坡,蘇東坡為官幾乎吃遍天下美味,后半輩被各種貶到荒涼之處,所以他吃到許多人沒敢吃的東西,比如蛇、青蛙、果子貍等,當年蘇的老爹帶著他和他弟進京趕考,歐陽修看了蘇軾的詩認為他應是被重用的大才,一時間成為大眾偶像,在成仕途之時他母親去世了,他得回去守孝。
等他回來后,世道變了,王安石革新把老歐排擠的排擠的不要不要的,他也待不下去了。于是就來到了浙江湖州當知州去了,但還是不滿王變法,給皇帝發牢騷,因寫《觀八月十五日錢塘江》被認為是譏諷圣上,又被貶到湖北黃州。
到了黃州,蘇發現此地豬肉特好吃但價格超便宜,雖愛吃肉,但是天天吃也膩了,于是就開始琢磨新花樣,于是杭州名菜東坡肉就橫空出世了!“‘東坡肉’創制于徐州,完善于黃州,名揚于杭州。”
后來又被貶到廣東惠州和海南島,被貶海南儋州僅次于全家抄斬,糟了大罪,但對于能苦中作樂的強大吃貨來說這算神馬,這地雖木有豬肉,但是海鮮管夠!中國歷史上要說文官最早吃海鮮的恐怕就是老蘇了,他把好吃的都記在《東坡志林》里,還叮囑自己兒子不要跟被人說這有好吃的,恐被其頂替。
但是海鮮頂不了肉啊,于是跟當地人一樣也開始吃蝙蝠、果子貍、小老鼠等,廣東范十足,沒他不敢吃的!所以老蘇在這又吃了不少好東西。其實他這是通過吃來派遣自己內心苦悶,苦中尋樂,老蘇有首告誡兒子的六言詩:“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自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老蘇被流放這些年到處游蕩,吃遍天下美食,也許這是他這輩子干過最快樂的事吧。但我們得佩服老蘇的這種樂觀精神,更要佩服他作為一個吃貨,在美食中找到前行下去的動力!這也是人生遇到挫折后,非常聰明的排遣方法,所以我們得為歷史上這些吃貨叫好!他們活出樂趣,吃出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