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創業精神和打工氣質

在多次分享活動中,都提過,一直在大團隊里,和曾經呆過小創業團隊的人,精神氣質是不同的,一眼掃過去就能看得出,由于一直在上市公司和創業團隊之間換來換去,稍微聊幾句這個話題。

“不做容易的事”

我們常見的心靈雞湯是,如果做的事情都很容易,那說明浪費時間,大意就是要挑戰自己之類,這番話大致是對大團隊打工受眾說的。下面分創業和打工兩種情況看看。

-創業團隊

對創業團隊來說,根本就沒有什么“容易的事情”。沒有供應商可以使喚-經常自己就是供應商;沒有(滿意的)人面試-不妨試試看,創業最怕的就是這個;沒有專職的人去搞定行政稅務雜務-實際上導致創業人員離職的不一定是“情懷”不夠,有時候就是沒交四金,特別是普通成員。

當然了,創業團隊也有要警惕的“容易的事”,例如政府公關和媒體公關方面,政府公關可以節省稅費、緩解風險,媒體公關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關注和流量,也方便招人,但這兩個事情的效果都是相當“虛假的”,無論政策扶持還是媒體贊譽,都是基于“業績真實增長”;

第二個例子是辦公室裝修,全員蘋果之類,最“容易”的提升公司形象的方式,如果創始人花時間在這個上面,坦白說最好不要加入-除非這是個做裝潢裝修或者賣蘋果電腦的項目團隊;

第三個例子是參加行業競賽,投稿或出版刊物,這些行為往往是沖著“招人”或“引起投資注意”去做的,如果沒有明確目標的話,就需要嚴格控制投入的精力和時間。

-大團隊

在大團隊里,容易的、虛假工作就太多了,一方面分工細致,不允許一個人做過多的工作-人員流動的影響必須控制在不影響業績穩定的水平,任何一批人都可以隨時消失而不影響業務;另一方面,由于個人能力被刻意壓制,注意力自然會轉移到其他方面,楚河漢界意識會很強,跨界做事不僅要克服業務本身的阻力,還有強大的內部人際阻力。

如果在大團隊人緣口碑好,絕對是不做事的人;如果做事,絕對是被人罵,迄今沒有見過例外的。

大團隊里需要警惕的“容易的事”和創業團隊非常不同,例如“當跨部門工作無法推動時,全部自己扛下來”。

創業團隊里每個人工作量占比大致是差不多的,都和狗一樣,而大團隊里一般來說是2/8分的,20%的人做80%的事情。這20%里當然有含金量高的,但更多的是如下這種情況:

在推動其他團隊協作有困難的情況下,選擇“全部自己做”,扛下本不屬于自己的工作。這顯然是最“容易”的辦法,因為不得罪任何人,還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事實是否如此呢?

很快,這樣的做法會讓這位“自己扛下來”的成員成為那20%,只不過是苦逼的20%,因為實際上制造了標準流程以外的“特例”。對個人來說,毫無后方支援,出了意外責任全部承擔,有成績則毫無瓜葛,很快會麻木或離開;對組織來說,在管理層面意識不到下面有如此大的風險,看似科學的流程實際全程一個人在做,如果這個人終于崩潰離開,業務還可能產生重大風險,可以說沒有對得起任何一個人。

表面上看起來是“不怕困難”,實質是“選擇容易的路走”,這樣的片面理解那些心靈雞湯,導致誤人誤己的例子太多了。

小結

同樣一句心靈雞湯“不做容易的事”,在不同情景下有完全不同的內涵。對于創業小團隊,其他人無暇顧及的工作自己全部搞定,就是蘭博、是英雄,在大團隊這樣做就是隱患,是風險;身處大團隊,經常出席行業論壇,發表專利論文,為組織貢獻行業影響力,就是榜樣和模范,同樣的事情在創業團隊里天天做,那就是典型的將個人影響力置于項目影響力之上的自私行為。

和“不做容易的事”差不多出場率的,還有一句爛大街的雞湯是“換位思考”,說起來真的很容易,試問一下,不見識過,怎么換?由于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一直以來都處于不間斷的環境切換中,對于開開腦洞,理解世界運行,很有助益,也很有趣,不過困擾就是,能聊的來的人越來越少,只能偶爾吐吐槽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如今單位里的各種學習、活動比較多,每次上級部門都印發有紅頭文件,即活動實施方案,并且要求下屬單位也要制定相應的實施...
    后知后覺的人閱讀 1,830評論 0 3
  • 假如生命只剩下七十七天,我愿用盡全力去活出自己想過的生活。我們從被賦予生命的那一刻,便開始了對人生意義的探索之旅,...
    神閑游閱讀 25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