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我們也將是知天命的人了,曾經走過的路,無法改變;未來的路,似乎也成了定局。生活在社會的夾縫里,我們總是無能為力。父母漸老,孩子尚小,70后即便不再風華正茂,依舊要咬牙堅持。
人生最貴的不是金錢,是健康。突然有一天,聽到同齡的某某,已經病入膏肓,或者已經永遠見不到了,心中好難過,再看看自己,白頭發都冒出來了,真的不能“老當益壯”,什么都不管不顧了。
記憶中,童年是苦澀的,也是幸福的。70后的童年,鄉下的記憶占大多數。那時候的我們,下河游泳,爬樹抓鳥,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玩“過家家”游戲。隨便找一塊空地,就可以跳皮筋、滾鐵環、玩陀螺……我們還要干很多的農活,養豬、放牛、砍柴、插秧、割稻子、挖土、扯花生……不干活家里就沒有飯吃,我們從來沒有理由閑下來。
突然就“咔嚓”一下,我們的童年,我們的青春,無形之中就不見了,就回不去了。
出生在城里的70后,一路成長也很不容易。小時候,父母的工資很低,一個月十多塊錢工資都是常事。玩具幾乎是自己制造的,鐵環、彈弓、木槍都是自己慢慢做出來的,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發明家。女孩子的頭發,也能一些廢舊的毛線,扎出一朵花;一張包糖粒子的彩色紙,別在頭上,就成了“一只蝴蝶”。
那時候的家里,一件衣服,兄弟姐妹輪流穿,也是常見的事情;穿父母以前的舊衣服,也是常事。當然,有的父母買了新衣服,舍不得穿,給家里大一點的孩子穿。大一點的孩子穿新衣服,小一點的孩子,一年到頭都是舊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過的。還有親戚送來一堆舊衣服,也很喜歡。
回首往事,說多了都是淚水。但是70后的我們,沒有理由蹲下來,一個人默默流淚。而是要做“含淚奔跑的人”。就像我們耳熟能詳的《水手》里的歌詞一樣: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