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穩定和流浪,選哪個好?

都說是一部好片子,今日一見,以前的青春片的票價都浪費了。這幾年有什么值得一看的青春片?

七月與安生,一部就夠了。

當然,這部片類型有點不像青春片,具體點說,應當是愛情人生片,只不過是在人生青年時期發生的故事。

愛情嘛,兩個女生,七月和安生,各自在后半程交換了人生。從初中相識,到后來分別,一輩子的朋友,或者說互相愛慕對方。用閨蜜來形容她們的關系是不嚴謹的,英文譯名靈魂伴侶則恰如其分。

兩個互相愛慕的靈魂,到了最后過上了對方的生活。到底是七月愛家明更多一點,還是安生更喜歡家明,其實都不是,在偉大的靈魂牽引面前,普通的男歡女愛。什么男孩子又帥又溫柔,有責任有擔當都是不值一提的。

所以說最后七月看得很清楚了。讓家明逃了婚,自己闖蕩天涯,普通的小鎮生活,夫妻小愛在人生大愛的趨勢面前不可阻擋。

所以這樣說家明是她們倆關系的絆腳石嘍?或許是吧。本來很喜歡你,但是你卻被別人勾走了魂,繞了一圈,花費數十年,才發現兩種東西截然不同,被絆腳石狠狠絆了一跤,十年如一日躺在床上的感覺,恐怕很類似吧。

當然,絆腳石就是為了推動故事發展的。絆腳石最后發展成怎樣了,也沒人關心。為什么家明會這么爽快答應呢,逃走之后獨自一人過著怎樣的生活,我們不得而知,我們也不想知道。

七月和安生的純潔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兩個孤獨的靈魂,碰撞到一起,一人先走了,另一個人帶著她的意志和精神活了下去。這和一眼看得到底的結婚生子的傳統婚姻比起來,簡直不要令人太感動。

這是本部片不像青春片的另一個屬性,把人生講得如此精彩,盡管只有短短幾年,她倆似乎過了好幾個世紀。曾經浪跡天涯的你,如今成了我。

這和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有一句話深得人心,我們長大以后就變成了我們曾經最討厭的人。深入分析一下,七月對流浪開始的排斥,后來的沖突,最后的親身體驗,可見此言不虛。

我們之所以在小時候討厭某類人,某種生活,大概是眼界的限制吧。以前的人,單純善良,但一輩子都在一個地方生活,眼界難免狹窄。教育子女的時候難免把自身觀點強加在子女身上。

小時候對流浪天涯的人沒什么好感,不好好讀書的,終究難以過上好的生活。直到去體驗之后才發現,原來旅行和流浪這么有魅力。對什么東西越排斥,當走近之后,了解到原來這么好玩,一下子逆轉了印象。

所以,當自己以為自己成為了小時候最討厭的那種人的時候,不需要有什么好遺憾的。你的身體,潛意識都接受了,放下過去的成見才是正道。大不了反過來想,小時候天真無知,愚蠢才是該譴責的,現在自己的模樣才是最滿意的。

所以七月滿意了,所以安生滿意了。郁悶的只有家明一個人了,沒有辦法。

家明輸在了他做不了選擇這件事上,他到底是更喜歡七月,還是安生,他自己也不知道。在必須二選一的題目上,他偏偏選擇不一個不選。成就了她們倆,犧牲了自我,在影片里看起來,很偉大。

這畢竟是文藝作品。一條岔路口,始終不選,最后遺憾的只會是自己。人生就是各種選擇碰撞的隨機結果。

那么最后,現在的年輕人,穩定和漂泊,你們選哪一個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文/安妮寶貝(慶山) 七月第一次遇見安生的時候,是十三歲的時候。 新生報到會上,一大堆排著隊的陌生同學。是炎熱的秋...
    秋_Vivian閱讀 45,678評論 14 203
  • 七月第一次遇見安生的時候,是十三歲的時候。 新生報到會上,一大堆排著隊的陌生同學。是炎熱的秋日午后,明亮的陽光照得...
    華洛i閱讀 1,432評論 3 21
  • (一) 七月第一次遇見安生的時候,是十三歲的時候。 新生報到會上,一大堆排著隊的陌生同學。是炎熱的秋日...
    我叫她小胖子閱讀 1,746評論 0 9
  • 1. 我曾經發過這樣一條微博,如果青春可以重來,我希望是我那種抽煙喝酒,逃課早戀,化妝爆粗,任性自我的學生。 我想...
    孫小山閱讀 3,151評論 21 93
  • 如果我的成長成熟是通過親人的離去與發生痛苦的變故開始的,那么我寧愿不要! 從小到大一直是在父母兄哥們的寵溺中生...
    流年煙花閱讀 32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