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舒服,必須有3次“放棄”

人與人交往是一門大學問。

計較多了,感情易淡,讓人心煩;

討好多了,丟失自我,讓人心累;

期待多了,失望變多,讓人心寒;

而與人相處,想要彼此舒服的關系,其實,需要一些“舍棄”的智慧。

放棄計較

哲學家尼采曾說:“與惡龍纏斗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與人交往,過于計較,便收獲計較的人生。

喜歡這句話:“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不是看清多少事,而是看淡多少事。”

與其計較過節,不如放下更劃算。

早年,李光弼與郭子儀都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門將。

雖同為中級軍官一起共事,但倆人關系并不好,就算同桌吃飯,倆人是冷眼相對,互不搭理。

后來“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派郭子儀去鎮壓叛亂。

同時,郭子儀被提拔為朔方節度使,而李光弼順其自然成了郭子儀的手下。

因之前得罪過郭子儀,李光弼十分憂心,怕郭子儀假公濟私,給自己穿小鞋,便主動向郭子儀賠罪。

但郭子儀卻極為誠懇尊敬地說:“李將軍,現在國家戰亂,哪能計較私人恩怨,兵馬分成兩支,你我各領一支。您看怎么樣?”說話態度。

此番話讓李光弼羞愧萬分,原來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李光弼不負所望,打了無數硬仗,幫郭子儀分擔了作戰壓力。

最終在倆人的齊心合力下,共同平定了“安史之亂”。

郭子儀沒有斤斤計較,選擇彼此成就對方,共同成為中興大唐的功臣。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人如果太過苛責,太過計較,不能容人,便沒朋友。

俗話說:“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對別人不計較,留余地,就是給自己營造舒服的關系。

而“放棄”計較的人,自然相處舒適,同時也具備了豁達的人生智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