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是很多女性朋友們在生活中不可以缺少的產品,現在的化妝品市場競爭激烈,為了脫穎而出會選擇加大品牌廣告及營銷推廣力度,使用一些會誤導消費者的廣告語或關鍵詞,成為許多化妝品公司牟利的重要手段。比如:
1、純天然
2、低過敏性或適合敏感性皮膚
3、不含酒精
4、不含香料
5、不造成粉刺和不造成青春痘
6、專利成分
7、精油
8、藥妝品這些宣傳是不是名副其實呢?
1、純天然
“純天然”暗示消費者產品的成分來自植物或有機物,而不是人工合成。
“天然”這個詞似乎更能引起消費者的關注,但天然成分就能保證產品是安全或有效的嗎?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沒有令人信服的研究可以證實“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成分更有益皮膚,而許多天然成分都具有毒性、致癌性或刺激性。
很多化妝品中非天然成分占大多數,可還打著自己的產品是純天然的標簽。實際上,當植物提取物添加入化妝品之后,經過防腐、穩定處理,再與其他成分相混合,就基本上失去它的“天然性”了。
2、低過敏性或適合敏感性皮膚
這兩個術語暗示消費者產品不會造成過敏,但其實不存在測試產品以判斷會不會造成皮膚過敏方面的監管標準,任何化妝品公司都可以隨意使用這兩個術語,因此,這個術語并不可靠。此外,“經皮膚科醫生測試”、“經敏感性測試”、“經過敏試驗”、“無刺激性”之類用科學術語包裝過的宣傳也同樣是煙幕彈。由于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化妝品公司在使用這些術語時并不需要研究報告來證實。
3、不含酒精
不含酒精一般是指產品不含甲醇、苯甲醇、異丙醇或SD乙醇,這些成分都類似于谷物酒精,對皮膚有強烈的干燥和刺激作用。
不過,很多化妝品都會添加別的“酒精”成分,如鯨蠟醇、硬脂醇、鯨蠟硬脂醇、羊毛脂醇,這些脂肪醇成分的作用與刺激皮膚的谷物酒精完全不同。一般來說,刺激物含量越大,刺激性越明顯,但如果谷物類酒精列在成分表末尾的防腐劑前后,那就不太會刺激皮膚。
4、不含香料
這暗示消費者產品不含香精或芳香性成分,但事實上,許多產品都會選用芳香的植物提取物,而有些提取物有可能造成皮膚刺激、引發過敏反應。
此外,芳香成分(如芳香的植物油或芳香的植物提取物)也有可能被添加到“不含料”的化妝品中,來掩蓋其他成分的難聞氣味,因為用量較少,因此香味不會很明顯。所說“不含香料”也可以是指產品沒有明顯的香味,其實卻添加了芳香成分。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由于“不含香料”這個術語不受FDA的監管,所以列在產品標簽上沒有意義,最終你還是要留意產品的成分表。
5、不造成粉刺和不造成青春痘
這兩個詞語不具有任何意義,因為沒有明確的標準和定義,任何產品都可以這樣宣傳。目前,研發不會造成青春痘的產品還在摸索當中。如果有產品能做到承諾的“不造成粉刺”或“不造成青春痘”當然很好,但幾乎所有的化妝品成分都有可能造成某個人皮膚發炎,而且要從幾百萬種成分組合中找出造成皮膚問題的“罪魁”,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用了“不造成粉刺”的產品反而讓皮膚發炎的經歷,事實就是,這些說法不僅是虛假的,而且永遠不會是真實的。
6、專利成分
化妝品范疇的“專利”指的是可以制造某些成分或配方的權利,或者將某個成分或配方使用在某些特定場合的權利(比如抗皺、抗痘、去角質或美白)。專利與成分或產品的效果毫無關系。
但是,這個概念本身就是矛盾的,因為要想“獲得”專利,唯一的途徑就是“公開”產品和用途的全部細節,而且專利也不代表產品的質量、可靠性或用途更好。
7、精油
精油這個詞不過是一件“皇帝的新衣”,讓消費者誤以為芳香性油脂具有很好的護膚功效,然而它本身并沒有“精妙”之處。
好幾百家化妝品公司做推銷時都說精油有很好的護膚作用,甚至最敏感的皮膚也可以用。但其實皮膚病學期刊上的研究報告已經證實,不論是天然的還是合成的香料都會造成皮膚問題。
8、藥妝品
藥妝品在現在非常的受歡迎,其實藥妝品的“門檻”很低,只要兼有化妝品和藥品的作用,任何產品都可以叫“藥妝品”。許多護膚品公司都愛用這個詞,尤其是醫生自己做銷售或支持的產品,會讓消費者覺得效果比普通產品更好。
那么藥妝品與化妝品有真正區別嗎?沒有!其實許多護膚品都含有影響皮膚生理功能的成分,如抗氧化物(大多數都有抗炎作用)、美白成分和細胞間質物質(類似皮膚結構的物質),但它們并不一定歸類為藥妝品。
有人會問:如果化妝品行業的宣傳和承諾是沒有誠意的,如果這些公司是利益共享的,如果我們指望不上產品的宣傳和廣告,那我們還能相信什么?還有什么產品可以保養我們的皮膚?
下一篇文章的內容會幫助我們做出恰當的護膚決策,獲得最佳的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