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時間太少,而是有效時間不夠

是否你也會像我一樣總覺得日子過得飛快,不知不覺中一天沒了,一不留神一個季度又過去了。那么在2017年過去近1/3的日子里,我們做過哪幾件令自己快慰的事情?又有多少滿意的收獲呢?

是否你也像我一樣每每回首,總是覺得有些茫然,雖然整天也是忙忙碌碌,卻很難說出忙了些什么,想學想做的事那么多,卻總是被這樣那樣的無謂瑣事占據(jù)的時間,不了了之后又徒增焦慮。

而同時我們也看到那么多牛人在同樣的一天24小時里竟能看似輕松地完成我們望塵莫及的工作量,這世上,沒有什么比一天24小時更公平的東西,那為何會有如此的差距呢?

網(wǎng)友推薦閱讀【奇特的一生】,先翻看了附贈的一本小冊子,是幾個時下響當當?shù)膸讉€網(wǎng)絡牛人,包括李笑來、秋葉、戰(zhàn)隼等關于如何閱讀此書的文章,只是這部分已讓我感覺茅塞頓開,躍躍欲試。

先將所得記錄下來:

* 看似簡單的時間記錄日志

【奇特的一生】是一部講述蘇聯(lián)著名昆蟲學家柳比歇夫生平的紀實文學,被世人廣為知曉和稱道的并不是主人公在他的學術領域的驚人成就,而是這成就背后堅持了56年如一日的“事件-時間日志”

下圖是部分日志摘抄:


事實上這個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日志,說成是每天的時間記錄清單似乎更為確切,它不僅詳細記錄了一天中每件事所用的時間(細化到10分鐘的小事也記錄在內(nèi)),還做了不同性質(zhì)的分類,進而可以方便統(tǒng)計出自己用在工作上的有效時間。格式簡單:某年、月、日、地點、某事用時及大致分類。這個簡單的清單,應該可以理解為柳比歇夫的時間管理工具吧

* 時間日志的非凡之處

1.當感覺一天的利用率不高時,可快速找到緣由,以便隨后的調(diào)整(時間去了哪里一目了然,提示及時調(diào)整到該去的方向)

2. 它可以使人對時間的感覺越來越精準(我就常常因缺乏時間觀念而錯誤預計完成一件事情的時間,太樂觀導致最后來不及而忙亂,虎頭蛇尾;預計過緊又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焦慮)柳比歇夫能做到不需要鐘表也能感受到完成一件工作的時間,精度可達一分鐘,當然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但通過有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這方面的第六感是十分必要的。

* 堅持需要高度的自律

柳比歇夫的過人之處還體現(xiàn)在,他把這個看似簡單但非常詳實的時間清單從未間斷地記錄了56年!何以能如此堅持呢?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他有著偉大的目標。在56年堅持的背后是高度的自律

有人說: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很容易找到使命感的,擁有偉大目標的人會更主動地善用時間,另一種人是必須被有使命感的人驅(qū)動才能前進的。

我自己必定是屬于后者,那么對于我這樣的普通人,最合理的選擇是和擁有偉大目標和自律性的人在一起,利用他們的能量激勵自己的堅持。因為目標不那么明確,自身動力往往不夠,一旦看不到短期的成效就會懷疑自己的堅持是否有意義,能否有回報,繼而出現(xiàn)懈怠甚至半途而廢。

對于我們來說偉大目標往往因遙不可及而感覺迷茫,不如分解為一系列能看得到的小步驟,每天推進一點點,就會離目標更近一點點,這種易被自己感知的推進會讓人更好的堅持前行。

* 緊張自律的工作與享受生活絕是不矛盾的

當我們看到很多做出驚人業(yè)績的人,是否總認為他們將全部精力用于事業(yè),沒有時間享受生活了呢?這實在是個認識誤區(qū),柳比歇夫不僅在自己的學術領域獲得卓越成就,日常中博覽群書,喜愛歌劇,常陪太太散步,熱衷給全國的書友寫信,討論話題無所不包。所以一個真正的時間管理高手也可以是一個超愛生活的人,因為他懂得如何讓時間更高效。

*我們?nèi)钡牟皇菚r間而是有效時間

根據(jù)柳比歇夫的統(tǒng)計推算,他自己時間清單里真正用于工作的有效時長,是3.5-5.5小時之間浮動的一個數(shù)值,他發(fā)現(xiàn)即便自己這樣珍惜和擅長利用時間,并能如此高產(chǎn)的人,每天用于工作的有效時間也很難超過5小時!

那么大致推算我們這些普通人,多數(shù)真正有價值的工作時間基本不會超過2小時,換言之,如果能保證有每天2小時專注于有價值的事情,那日積月累的推進后,一定會在該方面取得成效。

柳比歇夫的發(fā)現(xiàn)也讓他自己看到一個臨界狀態(tài),如果每天沒有達到有效工作4小時,那么他會知道這一天耽誤了進度,如果超過了4小時,他也明白,不需要逼迫自己過度投入,因為再多附加努力也不會在一天內(nèi)產(chǎn)出太多,所以把剩余時間用來寫信、看歌劇作為身心放松、愉悅的調(diào)節(jié)。

當真正像柳比歇夫那樣開始記錄時間,多數(shù)人都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有效工作時間竟然少的超乎想象,有效時間的缺失又怎能帶來令人滿意的成績呢?

* 實踐和運用

研究實踐別人的方法,歸根到底是通過種種比對、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目前好像已有不少APP是關于時間記錄和管理的,但我自己還是傾向于手記,可以隨時按照更適合自己的方式做調(diào)整,而且盡量嘗試隨時記,雖然記錄的過程也會花些時間,但如果能達到一些成效,那絕對是超值得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