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飯上財經”平臺,轉載請注明
說起債券,很多人第一印象多半是大爺大媽們在銀行門口排長隊買國債的情景。但年輕人通常對此不屑一顧,國債雖安全但通常只有4%~5%的收益率,但流動性上又不如收益率差不多的貨幣基金,因而買債券通常不是年輕人理財的必選項。
但債券可不只有國債!并且只要投資得當,債券投資實現年化7%收益率可以說輕而易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投資小白怎么開始債券投資,并獲得7%的年化收益率。
債券也可以像股票一樣自由買賣
是的,不止是銀行柜臺,債券也可以在深滬兩市公開買賣。只需做兩個準備工作:首先是找券商開個證券賬戶;其次就是至少準備1000元,因為1張債券面值為100元,最低交易單位為10張,也就是1000元。
之后,你就可以輸入債券代碼、買入價和數量開始買買買啦!而且債券采取的是T+0交易,也就是你買到債券的下一刻就可以選擇賣出了!
債券收益怎么算?
整體而言,影響債券最終收益的主要是三個要素:利息、資本利得和手續費。
利息:根據債券票面的利率得出,但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債券的利息是按天計算的,也就是說你持有一天就能拿一天的利息;二是如果你持有企業債到付息日,是需要支付20%的利息稅的!這20%的利息稅有沒有可能合理避開?我們賣個關子后面來解答~
資本利得:有一個更通俗的說法是買賣差價。因為債券一旦公開在二級市場買賣,那它之后的價格就會在初始100元上下浮動,因此在債券持有的不同時期買賣差價都不一樣;
手續費:跟買股票需要付印花稅、過戶費類似,債券買賣過程中,會分別收萬分之二的手續費。
那不同時期債券買賣收入會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來舉幾個例子,理解一下債券的收入計算。
A公司債券于2017年9月1日發行,2020年8月31日到期,票面利率10%,一年付息一次。小明很看好A公司的運營狀況,發行之日即購入A債券100張,即10000元。
情景一:年底了小明手頭有點緊,準備12月15號把這1000塊的債券賣出。這時候他已經持有106天,可以獲得利息290.4元(1000*10%/365*106),所以本息總額為10570.4元(102.8*100+290.4),扣除買賣4元手續費,最終收益10566.4元;
情景二:小明決定長期持有A債券,不知不覺債券已經持有滿一年,8月31日為付息日。那么此時小明的債券收益是多少呢?不賣出就沒有手續費用,但需要扣除1000元利息的利息稅,那么本息總額為10700元;
20%的利息稅可以省!
怎么???你可以在付息之前把債券賣掉??!此時獲得的就是純利息!
在上面這個案例中,如果小明不持有到付息日(8月31日),而是提前半個月賣出,那么本息總額就會是10784.9元!神奇嗎?即使債券票面價值更低,但最終的收益卻更高了,關鍵就在利息稅上!
年化7%的債券哪里找?
現在關于債券的基礎知識你已經略知一二了。那么說好的年化7%債券去哪兒找呢?三大指標給你指路!
第一,看債券發行人。債券投資的風險小,但并非沒有違約風險,因而一定要通過關注債券發行企業的經營狀況及信用評級來篩選。一般來講,有政府/國字頭背景或者是BAT系的企業出現違約的情況較少;
第二,看債券流動性。如果沒有一直持有到期的決心,建議買日成交額大、流動性好的債券,以便選擇好時機賣出獲取利潤;
第三,避開付息期買賣債券。付息期前大家都會避免繳利息稅而賣出債券,如果在這個時期買入,要么吃債券面值下跌的虧要么吃20%利息稅的虧,你準備吃哪個?同理,如果你準備將持有的債券在付息期前賣出,建議提前一至兩個月就將其賣出,以免付息前夕因大量拋售而出現債券面值跳水的情況出現。
最后,如果你脆弱的小心臟實在受不了價格的波動,那還有最簡單的一招,就是持有到期,那么這期間債券價格的波動就完全跟你無關了,到期時債券的價格又會回歸到面值100元/張,你只需坐等收息就happy ending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