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別人寫還是為自己

圖片來自網絡

當我決定學習寫作后,也留意和學習了一些大伽公眾號有關寫作的建議。也報了寫作學習課程,進行學習后,留意發現大家有一個比較統一的理念:定位自己公眾號方向,寫對讀者有用的而不是寫對自己有用的文章。

最開始,既然大家都這么說,那么我也只好認同了這一觀點。于是在寫的過程中,絞盡腦汁地想到底怎么寫才是對讀者有用?而且把公眾號介紹文字改為:與寶寶一起成長,記錄寶寶成長的點滴故事,分享成長路上的小智慧。我以為寫了“分享”二字就是為大家著想了,因為你看我把我知道的分享給你們。但我自己覺得怪怪的,覺得自己沒什么好分享的,還故意引導別人以為我很有料的樣子。

這樣且別扭且前行了一段日子。當然閱讀量有所提高,但并不是因為我寫的對別人多有用,大家多喜歡我的文章,而是我不斷地把所寫發到各個群里,總是會有人下意識地點開。于是就有了閱讀量。

這樣做雖小有成效,但需要花費大力氣去推廣。而且這樣做真的是長久之計嗎?

激情澎湃地轉發到群里一陣子之后,我漸失興趣。

那天讀武志紅的《每一種孤獨都有陪伴》這本書,書中有對《追風箏的人》及作者胡賽尼的評論,其中有一處是這么寫的

「令人驚訝的是,這是胡賽尼的處女作。出版的第一部小說便如此優秀,胡賽尼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除了可能是自傳的特殊原因外,在自序中,胡賽尼的一句話還給出了另一個答案——“我向來只為一個讀者寫作:我自己。”

據我所知,這是第一流的小說家、導演和藝術家的共同特點。譬如日本動畫之王宮崎駿便說過類似的話:

“我從來不考慮觀眾。”」

看到這部分,我十分激動,立刻化解了之前一直困擾我的那個問題:如何寫對讀者有用的文章?我想我真的無法做到寫對讀者有用的文章,即使搜腸刮肚地寫出來,也肯定寫不長久。說不定會寫著寫著就對寫作失去樂趣和信心。

這樣想明白之后,心里立刻感覺輕松了很多。馬上把公眾號介紹作了修改:成長路上,自娛自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