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幾篇關于實習生的文章非常火,但是立場卻是截然不同,先是咪蒙的《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刷屏,然后撕咪蒙的文章又嘩啦啦刷了一堆屏。
然而作為吃瓜群眾的實習生,到底應該相信神馬?一會兒覺得好像咪蒙說得好有道理,職場就是不相信眼淚啊,哭也哭不出一個總經理來的;一會兒又覺得尼瑪撕咪蒙的人撕得真對,憑啥把我實習生當成打雜的,這又不是奴隸社會。
職場當然是不相信眼淚的,但是職場顯然也不應該是天天拿外賣,天天拿外賣那是外賣小哥的職場。
前段時間我寫《實習生,我憑什么要留下你》時,提到我最喜歡的關于職場的電影——《時尚女魔頭》。今天就用這部電影來舉例吧。
01
一、當我們選擇實習的時候,先想清楚到底是為了什么來實習?
很多同學在大學三的時候就開始找各種實習工作了,我甚至還遇到過高三畢業就拖關系找實習機會的同學,每當這個時候,我就不得不感嘆,現在的學生真是上進,這么早就開始自覺與社會接軌了,想想那許多年前同為高三畢業生的我,腦子里想的光是怎么忽悠老媽準許我跟同學畢業旅行的事情。
可是很多同學在實習了兩三個星期之后,就開始鬧別扭了,有各種理由讓他主動提前結束實習期,這時候作為企業方也會覺得特別尷尬——當初面試時候一臉向往說得虔誠無比的是你,現在幡然反悔提前退場的還是你。
于是實習生和用人部門在二十分鐘的婉拒和挽留拉鋸戰之后,都跑到樓頂仰天長嘯:“蒼天啊,為什么這么對我?”
廣大提前結束實習期或者在實習期覺得特別煎熬的同學們,是否有想清楚,你到底是為了什么來實習的?
為了錢?你要是為了攢錢才找實習工作,那是最好解決的事情,反正你的目的是賺錢,那何必去管你到底是做的什么呢?你一天上下樓十趟拿二十盒便當也是50塊錢,打印100份文件也是50塊錢,或者接200個電話也是50塊錢,反正你就是為了攢50塊錢,你就不用太在意你到底是拿便當還是打文件還是接電話了。
為了學東西?好吧,大部分的同學找實習工作都是說為了學東西??墒窃谀阏覍嵙暪ぷ髦埃阌袥]有想清楚你到底是為了學什么東西?是學習職場的規則?學習專業的技能?還是學習與人溝通交流的方式?你要學的東西在你的實習工作中通過哪些渠道才能學到?要知道職場真不是學校,沒有人會像老師一樣地教你做,倒不是別人不愿意教,而是每個人頭上都頂著一堆考核業績,手上的工作完不成自己的飯碗保不住啊,誰能丟下養家糊口的重任不管來義務幫你補習呢?你得自己去摸索學習的方法。
為了畢業去自己心儀的公司,所以要提前實習鋪路?那你是更關注畢業的時候有來自心儀公司員工的內部推薦呢?還是只需要畢業的時候,簡歷上有過一份心儀公司的實習經歷就可以了?不同的目的會讓你在工作中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卻保持不同的心態做出不同的反應。
所以,想清楚實習的目的再去找實習工作非常有必要。目的不同,對待實習工作的心態不一樣,才不會隨便找個實習工作,干了幾天又覺得不符合自己的期望然后懊惱哭訴。
在《時尚女魔頭》里面,畢業生安迪的職業理想是當一名記者,初來乍到在紐約謀得了一份自己并不屬意的時尚雜志主編助理的工作,但是她的朋友告訴她,在這個號稱女魔頭的主編米蘭達手下干滿一年的助理,得到米蘭達的推薦都能找到非常好的記者工作,然后安迪為這個工作妥協了。因為她的目的很明確——干滿一年,就能出去找到任何她想要的記者工作,所以后來不管她多不認可她做的那些瑣碎雜事,她都努力去做到最好。
02
二、請認清實習生的角色,然后跟企業發生良性互動
為什么這么說?
實習生們總是抱怨只能做打雜的工作——在行政部門只能買咖啡訂機票接打電話;在財務部門只能貼發票通知員工報銷單據不合格;在銷售部門只讓你拉貨加班清點庫存;想跟著領導去拓展市場結果你只能幫領導開車和拎包。
可是對于用人部門來說,實習生只是一個校園里的新新人,首先是對公司的流程制度不熟悉,其次對具體的業務工作也不熟悉,最后實習生還屬于干了兩個月就會走掉的人。
哪個部門敢立馬就把自己手上那些被實習生看做是有價值的工作交給實習生來做?實習生沒做好自己重做一遍是小事,耽誤了時間影響了下一步的工作上頭領導問責起來,誰能抗這個責任呢?
所以對待剛入職的實習生,各個部門肯定是只敢交代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實習生眼里所謂的雜事。
作為實習生們要怎么辦?
埋怨作為研究生居然天天都在買咖啡訂報紙?哭訴自己名牌大學出來就是給領導開車門?還是下班了跟兄弟約一起喝他個天昏地暗把實習單位罵得狗血淋頭?——我不信沒人做過。
可是吐槽哭訴怨懟有用嗎?對抒發情緒還是有點用的,可是對你真正想從實習工作中得到的有用嗎?然而并沒有一點雞蛋用。
老祖宗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認清了實習生的角色定位,了解了企業的顧慮和需求,你當然就應該知道如何去做。
啥叫良性互動?
沒人教你公司的流程制度規則,那就自己天天守在公司文化墻那里把公司制度、企業文化、優秀員工實例背個滾瓜爛熟。下次老板還沒給你打電話叫你跑腿訂餐之前,你就把各個部門的員工午餐按每個人的喜好分類點好,遇到同事生日你再附上一張帶有企業文化的賀卡,送到每個人桌子前,老板是不是會對你的主動性和統計能力高看一眼?同事是不是會為你的貼心點個贊?那下次有需要統計性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可以毛遂自薦?那再下次有問題要請教同事的時候,他們是不是更愿意給你提出美好意見?那下下次要寫關于企業介紹宣傳推廣的文案,你是不是可以主動寫一篇投個稿?
對具體的工作業務不熟悉沒人教你?——那你是不是愿意主動為同事分擔并且毫無怨言?我最討厭那種既想在公司學東西,巴不得我像他請的家教一樣把所有他想學的東西都教給他,然后遇到項目時間緊迫需要加班的時候,又端著實習生的架子說要按時下班的人!——你又不是給我錢到我這里來上培訓班的,為什么我要浪費時間教會你然后還耽誤了自己的工作?
在《時尚女魔頭》里面,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就是安迪第一天上班坐在座位上沒人理她,她對面的首席助理在接電話,安迪就自己在那兒觀察琢磨首席助理接電話的用語、方式,然后首席助理不在的時候,她立馬毫無差別地按公司要求的方式與來電人員溝通。
瑣碎的小事都沒做好是沒辦法說服領導你能干大事的。——這是真的。
買咖啡、定機票、貼票、泡茶倒水的確是一些毫無價值的小事,但又恰恰是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會改變用人部門對實習生的看法。同樣是端茶倒水的雜事,有的實習生能夠迅速整理出詳細報表,發給行政部門關于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出差交通工具偏好;或是梳理出發票報銷的不規范類型,告訴部門經理并且提出規范發票報銷的建議幫助財務部門提升工作效率;又或者在每天的報紙上剪下與公司業務發展有關的經濟民生新聞發給各個部門作為參考。而有的實習生,就只會把他看成是端茶倒水的“雜事”。
就像安迪在當助理最初,也會鄙視自己作為助理天天早上買咖啡,晚上幫米蘭達四處訂機票。但當她認清自己的角色之后,在米蘭達要求她去找還未出版的《哈利波特》最新一部給她女兒時,安迪不只是把書找來了,還提前復印2份裝訂好送到火車站給米蘭達的女兒,同時,還留了一份備份發給米蘭達。
我記得那個鏡頭,米蘭達抬起頭取下眼鏡,認真地看了一眼她從未正眼瞧過的安迪。
所以我說,認清實習生的角色,然后,去跟企業發生良性互動,才能逐步達成實習的目的。
03
三、 當你覺得自己做得足夠好,得到的卻不是你想要的,走吧,沒什么值得留戀的
優秀的企業是有非常成熟和完善人才選拔和培養體系的,哪怕只是一個實習生。
所以當你非常明確自己實習的目的,并且又在實習的工作中主動積極樂于分擔進取向上,但用人單位給到你的反饋仍然不是你想要的,那就趕緊撤吧,還留在這兒干啥呢?前面我解釋過作為用人單位為什么只肯賦予實習生一些無關痛癢的工作,但如果你能讓用人單位看到你作為應屆生的培養潛能卻仍然無動于衷,那么,這樣的企業要么就是一個沒有能力識別人才的企業,要么就是真的單純地想要找一個“打雜的”,不管是哪一種,都不值得留下。那又何必繼續糾纏——**前提是,你真的做得足夠主動積極樂于分擔進取向上真的讓企業看到了。
**
安迪最后也離職了,并不是因為她不夠優秀或是企業不夠好,恰恰是她足夠優秀到成為了米蘭達最信賴的人,然后她去實現自己的最初夢想了——當一名記者。
當成為記者的安迪和米蘭達在街頭偶遇,我想米蘭達看安迪的眼神足以說明她對安迪的認可。
所以實習生們,不管你是哪一種情況,趕緊想想清楚了再下結論,別跟熱評著瞎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