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歲也算是懵懂些事了!也漸漸懂得從村里的那些大嬸大媽嘴里聽到的話都無根據,更不可信,特別是那句“上身下身一般長,一輩子不會缺細糧”,更是好笑,盲聽他言 害己匪淺!懂得了只能多看書識字才能走出膚淺和愚昧。
? 從此后,無論什么樣的書都會看的津津有味,那時侯自己還小也沒有零花錢,就會從小伙伴們那借,剛開始是小人書,再后來是雜志《遼寧青年》《少年文藝》《兒童文學》《青年文摘》《讀者》等等,當然還有芩海倫和瓊瑤的小說,再到后來大些,才慢慢看看朱自清和魯迅的文集,《紅樓夢》《飄》這樣的大塊書都是中學畢業后才讀,,其實回憶所有的讀書時光,能留有印象的其實不太多,只記得小時候的人緣都還不錯,只要張嘴借,幾乎伙伴沒有讀完都先讓給我,幾乎沒有不同意分享的,想想讀書也正如讀人,每一個孩子的藏書特點也會慢慢了解,印象最深的一本應是嫦娥借我的一本《菜根譚》,那短潔精煉的書寫方式,和通俗的簡介尤其喜歡,晚上喜歡翻幾頁,然后合上放枕頭下,睡覺就感覺特別踏實!
? 那是能有聊得來伙伴更是非常幸福的,和格鳳姑是最要好的,另外兩個是艾喜和艾華,我們四人住在格鳳姑家的老院子里,是三間正方和門洞偏房各一間,院子里有一棵老棗樹,還有開滿了“姜不辣”的花正艷,花有一米多至兩米左右,正好搖擺在窗前,晚上夏風一吹,陣陣清香穿過稀疏的窗紗迎面撲來,還參雜些誘人的棗花香氣,輕柔的撫過我們的面頰,這一切都令人那么舒爽又溫馨!還有室內的一盞煤油泡燈,兩把蒲扇和一大張油布墊,,,!
? ?艾喜和艾華早就有了輕微的鼾聲,我和格鳳姑則每一天都聊到很晚很晚,現在想想十一二歲的孩子咋有那么多話來說,姑姑比我大一歲,比我要高一年級,她是個十足的學霸,我則是全科百書都讀,就是不愿學課本,所以她經常替我著急,我自己也沒有辦法,上課都是滿腦子漫游,象做夢一樣,就是不懂老師說些啥,還好除了英語差到極限,其他都能及格!
? ? 對于我記憶力越來越差和學習也越來越笨的問題,自己也不想多提,因為無論如何一個女孩子的溺水經歷,在那個混沌的年代是多么的不堪一言,不管是為伙伴的拖鞋還是為自己的開拓詞,都是不會受到任何理解和原諒的,也暗自慶幸沒人知道那么多,才令自己如此安然的擁有屬于自己的獨處空間。
? 每一年的大年初一,都會鄭重其事的溜出家門,走在那個熟悉的岸堤,找一個能坐下的地方,默默的呆一會(上午要拜年),看一看該看的景,觸摸一下驚魂的記憶,相信來自內心的感應不會斷然消失,那個把自己和小花嚇哭的驚險溺水,想這一切都不會就此結束,因為還沒有誰來聽她說過水下的求救。(有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