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回顧】好習慣,為啥你總是不能堅持

首先我要吐槽一下作業要求,觸動為什么要寫三點?能讓大象走起來,其實只需要一個理由就行了。

好了下面進入正題。

模型是一種力量

最讓我觸動的不是模型,而是老大抽象模型的能力。說實在的,關于習慣養成方面的書我也看過,線下的課程我也去上過,道理我都懂,可是這個模型一出現,我才發現,懂了卻忘了,等于沒有。而這么一個模型一放上來,我知道我再也不會忘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個雜技表演,一個演員在一個不停滾動的圈里不停地向前跑,因為對慣性的運用自如,雜技演員甚至能在圈里跳躍、翻滾、甚至爬到不停滾動的圈外做一些驚險的動作。

養成一個好習慣,就跟這只玩雜耍的大象一樣,大象自己在不停地向前走,而外面的圈也在不停地滾動著。不僅要讓大象保持向前的力量,也同時讓圈滾起來,達到一種運動中的相對和諧。(對比圖1,體會內部動機與外部環境如何共同作用)

圖1:甜面包熱湯模型

我很喜歡這個模型,不僅把習慣養成中最重要的幾個因素凸顯出來了,讓你過目不忘,而且非常簡潔和直觀,當自己習慣出了問題時,馬上可以對標,找到自己問題出在哪個環節。

回想自己看過那么多書,留下了什么呢?總是滿足于懂了,而不是會了。我也要學習,看完一本書,就留下一個圖形,不管是腦圖、流程圖、模型圖,就用這個方法訓練自己的模型抽象能力吧,這算是一種“作品聲音”了。

定義是一種能力

老大這些年在規范定義方面的能力也是日間精進,我第一次知道,個人成長與自我管理居然不是同一個意思,而且還分屬道術器不同的層次。從這個層次關系中,我也理解了,習慣養成首先是自我管理手段之一,不過這是一種基礎的、也是高投入產出比的自我管理手段。有了好習慣并不一定就等于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了,比方說還需要制定計劃、形成成果的能力等等,有了好習慣,更不等于就實現了個人成長,因為即使是在不斷地跑,原地打轉和不斷躍升還是不同的,不斷積累價值才能實現脫胎換骨。但養成習慣是進行自我管理和實現個人成長的基石,習慣很差卻很自律很會管理經營自己的人是沒有的。很多自我管理都需要借助習慣來實現,很多定期的任務都可以成為一種習慣。習慣是一段陡坡,上山難,但下山就會省力很多。

習慣養成在個人成長體系中的位置

  • 道:個人成長,為了價值積累
  • 術:自我管理,解決的是投入成本價值積累的效能問題
  • 器:習慣養成,高效的自我管理手段,投入產出比最高的自我管理方法

象與騎象人能解釋80%的動力問題

我現在越來越愛象與騎象人模型??催^這么多關于自律、關于意志力的書,最后發現想往前走的只是騎象人。反而那些雞湯、那些勵志影片,有時才會讓大象走一走。所以我現在既不排斥那些嚴謹、理性的論述,也不反對勵志、熱血的雞湯,當騎象人出問題了,我就去學習如何駕馭,大象走不動了,我就去正視大象的問題。

任何想做卻做不到的問題,都可以用“象與騎象人”來解釋。比如遇到了拖延癥,往往就是離截止日期太遠了,當下感覺不到壓迫感,我就會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截止日期會發生什么,一旦浮現出領導、同事殷切的目光,大象的冷汗都流下來了,效果就很好。

一個高能模型:解釋習慣本質的TMBRT甜面包熱湯模型

圖1:甜面包熱湯模型

關于TMBRT模型的細節:

  • Trigger:觸發器(外部)(環境)
  • Motive:動機(內部)(知)
  • Behavior:行動(外部)(行)
  • Reward:獎勵(外部)
  • Trigger`s Sensitivity:觸發器敏銳度(外部)

假如動機出了問題

圖2:動機出了問題
  • 原因
  • 堅持有壓力
  • 意義不明確
  • 方向不穩定(大象忘了初心)
  • 難度有些大(大象害怕了)
  • 負面案例:很多時候動力來自外部,而不是內在動機,比如老大邀請參加的活動,一旦失去老大的鼓勵、反饋就會想要逃避。

假如觸發器出了問題

圖3:觸發器出了問題
  • 原因
  • 沒有觸發器
  • 觸發器凌亂
  • 觸發器無效
  • 體會:保護觸發器很重要, 特別是某些固定的場景和時間,往往是設置觸發器的良好機會。比如剛到辦公室那會兒,總會做一些上班前的準備工作,往往準備工作做得好,進入上班狀態也快,反之,則往往導致低效、雜亂的一天。對于上班前的準備工作,我是有清單的,接下去還是應該用起來。
  • 正面案例:每天中午上樓運動,為了保護這個觸發器,如果哪一天犯懶不想去,寧愿降低難度讓自己上樓踩15分鐘橢圓機看劇,也不要隨意停止這一習慣。

假如行動出了問題

圖4:行動出了問題
  • 原因
  • 計劃不漸進
  • 規律未掌握
  • 風險不防范
  • 正面案例:養成早起習慣前,通常都會降低難度,比如只要求自己一周早起3次,先做到再做好。
  • 下一步:健身還是需要提前做好一份計劃,在理性時提前想好每個階段該做什么,降低難度

假如獎勵出了問題

圖5:獎勵的問題
  • 原因
  • 反饋不及時
  • 被獎勵所傷
  • 體會:獎勵還是很重要的,可是自己常常會忽略這一點。還是應該在制定月目標時,寫一個獎勵清單。與其在控制不住的時候多少,還不如把想買的東西先列出來,這樣亂買東西的悔恨感也會輕一點。另外補充一點,模型里沒有提到獎勵與行為之間的關聯及關聯的即時性,我想可能是為了模型精簡的原因。不過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打過游戲的都知道,即時獎勵有很多讓人沉迷??吹竭@個分享才想起來,如果想在海比特訓練營期間養成健身的習慣,至少應該下載一個健身軟件,允許自己每次完成任務后立馬發朋友圈得瑟一下。
  • 反例:要求自己不完成當天的重要任務就發紅包,堅持了幾天就堅持不下去了??偸秦撓蚣?,沒有正向激勵,就會喪失積極性。

簡單高效的工具:思維編程法

  • 習慣堅持清單:羅列習慣養成工具
  • 在理性狀態下,對思維進行變成,用紙筆梳理一些規則
  • if-then大法
  • if我要打游戲then就先完成一項今日代辦事項
  • if我要買東西then就先記錄在月計劃獎勵清單里
  • if我感到無法集中注意力then就下樓走一走換換環境
  • if我想刷微信/知乎/微在then就先在日志上做記錄

活動鏈接在這里,花時間聽下分享,真的有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