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找你幫忙,你幫了九次,到了第十次 你沒空所以沒幫忙,于是你就成了他嘴里那個連朋友忙都不幫的沒人品的小人。”遇到這種情況,第一,這種人不適合稱呼為朋友,第二,不會再幫這個人的忙,但也不會在幫助別人時先考慮以后會不會也碰到這種情況。畢竟,我的善良從來不是為了讓別人感激的,做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是個體存在的意義。
之前在自學心理咨詢師時書中提到這樣一個詞:閾值。閾值又叫臨界值,是指一個效應能夠產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其實我們在別人心中的印象也有一個閾值。如果一個人所表現出的樣子是一種事事都知,事事都幫,事事都做的形象,那么在別人眼里這個人的閾值就是高的,一旦某天這個人做出了稍低于這個閾值的事情,比如每次都分零食給同學吃,但是這次因為其他事情忙忘了給同學分著吃,這時周圍人的心理就接受不了了,就跟文章開頭幫忙的例子一樣,就自然而然會被當作小人了;如果一個人所表現出的樣子是大大咧咧,槑頭槑腦,不怎么會為別人著想的樣子,那么別人對這個人的印象的閾值就是偏低的,如果哪天這個人突然替大家去打印東西或是給予突如其來的關心,那么周圍人因為他的行為舉止超出了自身心里所設定的低閾值,就會感到驚奇與愉悅,對這個人的好印象會大大提高,同時別人也會感激這個人的善意舉動。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的“好人難當”,當你選擇要成為一個好人的時候,就需要每時每刻都做好事維護自己的人設,一旦哪一件事沒做好,就極有可能給自己招黑了。相比之下,“壞人”可能活得比較瀟灑舒服一些,平常沒有那么細致,但偶爾的善舉就會得到別人的稱贊與感激,看起來是挺酷的,但是,我想很多人都會這樣選擇:我的善良從來不是為了用來讓別人感激的,我想這么做只是為了遵從自己的內心,而非為了一定要讓別人對自己有一個好印象而做的。
??
之前同學寫過一篇文章《你的善意必須帶些鋒芒》,里面說她朋友的高中同學跟她朋友平常聯系不多但關系也還算融洽,只是每次打電話的都是朋友,而高中同學從不主動打電話聊天,有一次打電話還是要借錢,直接說我生活費沒有了你給我打五百塊錢吧,下個月還你,然后就掛斷了,朋友念在同學情誼給高中同學打了錢,然后,再也沒有然后了。很多人都犯過這樣的錯誤,有時候好人做著做著就成了濫好人。
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別人的許多請求都是來者不拒,三個人一起走也總是找其他兩個人共同的話題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不多給別人找麻煩,做集體作業多付出了很多還安慰自己多做一些能夠鍛煉自己對自己有好處,然而!偶爾一次沒有答應的請求就成了自私,三個人里其他兩個人反而玩的更好一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成了不把朋友當朋友不找他們幫忙,集體作業忙完了分數也都是一樣高。太過善良的人就像軟柿子一樣讓人喜歡去捏一捏,把甜甜的汁水捏出來之后就沒有什么價值了,但我更希望善良的人是山竹,任他人有意無意的捏啊摔啊都不受傷,而對彼此理解的人才會展示自己酸酸甜甜的內心,讓人覺得,哇,原來你是這樣的可愛。
??
當我們成為一顆能夠保護自己的山竹時,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個人再也不是一個善良的軟柿子,這個人人品真的是差到爆,但我們從來不是依靠別人的評價生活的,不要隨意打聽我,因為我對每個人不一樣了。我們依舊能用那顆柔軟善良的心去愛這個世界,去感受這世上更多的美好,不為了接受別人的感激,也不為了獲取某些利益,只是這一面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再也看不到了。有些事,做了就做了,沒有那么多理由,如果你非要問我為什么,那么我也只能說我愿意咯。
文字 | 萌蛋兒
95年的小姐姐+考研黨一枚
新聞事業熱血青年
偶爾感性寫寫雞湯般的生活故事
偶爾用理性新聞專業角度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