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千古不變的主題,父母之愛,師生之愛,男女愛情,這種種愛中最豐富多彩又讓人為之癡迷的當屬男女愛情了,這中間古今中外留下了太多的千古傳唱的不朽故事。從中國傳說中的常娥奔月到梁山泊與祝英臺,從西湘記到紅樓夢,再到三毛......在外國從古希望的維納到莎世比亞筆下的悲情人物,這一個個悲歡的故事無不讓人癡迷,為之傾倒,多少人為情所困夜不能睡,飯不能咽,而又多少人為了愛情以身探險,身心倶裂,這中間有已婚者也
有未婚者,每個人都在找尋那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愛,那一段情。佛說八苦之一就是人為情而苦,即愛不能。
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情侶和夫妻,因為情愛變遷,因為家庭糾紛,因為婚姻的誠諾和背叛,而困苦不已,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快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為此暗然神傷。有的女性從此感覺生活如此不公,男人如此不可靠,自己這么不幸,好象覺得自己一生都沒有希望了,甚至對于未來感覺茫然,對再次婚姻產生恐懼。
這種現象的發生固然有對方的責任,但同時也自己認知上的原因。我想作為當事人也應該試著調整一下心態,有時換一個角度看一下,超脫一點,能就會感覺天地會更加寬廣些,自己的路會更多些。應該看到有些困苦是因為和一些傳統的觀念和接受的教育有關,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男人大多是無情的容易負心的,女人則是執著的和容易受傷的,我覺得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主觀意見,是不全面的。現實中也有很多男人也嘅嘆女人之多變和現實。
但為什么女人覺得受到的傷害更大呢,我想大部分的女人都是偏多感情動物 ,步入婚姻后的女人,容易把家庭看得太重,把男人看得太重,一旦遭遇到情感危機,傷心痛苦的還是女人居多。等到傷筋動骨之后,才明白付出的原來不止是時間 、感情,還有太多太多。到這時才明白愛情和婚姻并不象自己想象的那樣,并不象書本和電視中的那么浪漫那么長久,那么堅不可摧。我們傳統的教育都是從理想化的特少量特例的方面來引導的,都是把愛情理想化了,這也可以說是愛情中的高大形象吧,可偏偏讓更多的女人信以為真,更多女人沉溺于自己的理解和幻想中生活,她們對愛情的理解就止于此,而不去更多的了解和思想真實的人性和生活,一旦遇到變故自然經愛不起,馬上覺得眼前一片黑暗。躲在婚姻象牙塔里的女人們,一旦面臨這些,崩潰了,情緒不愛控制了,女人想不明白,為何男人會如此,更想不明白,為什么感情不是歷久不衰呢,而永遠都是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呢。
可是所有曾經被傳統教育所影響的女人們,婚姻從來就不是一生一世的保證,婚姻更從來就不是男人忠心耿耿的的保障。婚姻也不是一輩子的依靠。而對男人來說,結婚,只不過是想娶個老婆。如果說,那是男人的本性,那么女人是不是容易接受一些呢?有些社會現象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當你不能改變環境時,只能適應環境,改變自己,神鞭再好也沒有洋槍好,祖宗的東西再好該變的時候也要變。婚姻從來就不是一種保障,而更象一個契約,一個兩人長期簽訂的契約,不要將婚姻看得太重要,更不要將男人看成一輩子的依靠。馬克思也曾經說過,一夫一妻制本不是適合人本性的一種制度,自從它誕生以來,通奸和賣淫就是它的一個不可少補充。
婚姻就象雙方簽訂了合同。只不過這合同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罷了。有些痛苦,是因為你沒有想到,有些傷害 ,是因為你看的太重要。
生命是什么,無非就是一種經歷而已,不論你經歷的是什么樣的婚姻 ,選擇的是什么樣的男人,那也不過是一種生命體驗而已,如果你把愛當成你的全部,那你失去后就會一無所有。
一個女人自立,自強,才能擁有掌握自己人生的權利。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不能因為害怕背叛,害怕傷害,就放棄追逐幸福的權利。我覺得這句話要更改一下,無論是經歷什么,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幸福和快樂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女人應該明白,愛情是生命中的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唯一 。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不管經歷了什么,都不要對未來失去希望,都不要把人性看得過于黑暗,我相信還是光明的一面更多些,不是說烏云永遠擋不住陽光嗎。也不要懷疑一切,不要因為今天的錯誤就把以前的都看成陰謀,其實,很多時候,人的愛,一生不只一次,而且愛更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因為今天他不愛你了,就說昨天他愛你也是假的。昨天他是真的愛你的,可今天他也是真的不愛你了,這就是現實,事實就這么簡單。
幸福的婚姻往往能使夫妻之間能夠彼此協調,有效溝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平等的對待對方更是重要,任何時候都不要把對方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切不可對婚姻存在太多的功利主義追求,附加太多的物質內容。在婚姻生活中,真正的伴侶之間的關系應當更多的是彼此在精神方面的“依戀”,更多地給人以精神上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和諧的婚姻關系中,但個人的獨立依然是存在的。混淆彼此的界限亦是不可取的,婚姻中的親密是不能失去自我的空間的。雙方都要給對方一定的自己空間,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 多元化的社會和文化會造就多元化的價值觀,夫妻兩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所受教育往往是不一致的,兩個人間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有分歧是很正常的。所以要通過溝通和交流來彌補分岐,遇事多溝通、多交流,夫妻間沒有什么不能交流的。在婚后,我覺得有一種認識是不可取的,就是想改變對方,你要知道他的習慣和養成,是多年形成的結果,如果不是他真心的要改,外力是很難改變的,縱是他自己想改能不能改成你所想達到的效果也是個未知數,所以更重要的是適應,彼此適應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