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寫《黑社團》(暫定名)的劇本,意識到最讓我頭疼的事不是構思劇情,也不是構建人物,而是給劇中人物起名字!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環節,卻花費了我兩天的時間,過程也很痛苦。
你起過幾個名字?
有人跟我說,起名字還不簡單?她告訴我把外國字改成中國的字,比如打算起名叫“Monday”的人就寫成“孟迪”。別笑!在她告訴我這個之前,我還真干過這事。我先想一個和某個劇中人物有關的詞語,然后把它Google翻譯成任意一國語言,哪個聽起來順耳,就把它改成中國字。我真是太會偷懶了哈哈~
“起名障礙”
“起名障礙”也普遍存在于現在的電視劇里,劇中人物有叫“滿意”的,有叫“賴積極”(音同賴嘰嘰)的。這樣倒是省事很多,說實話我也有幾次想這樣做,但終歸還是忍住了。原因是我認為這樣起名不正式,可能這也與我喜歡正劇而不喜歡鬧劇有關。
為什么有“起名障礙”呢?中國人的名字里每個字都有其含義,讀起來還要順口。如果含義正確卻生澀難念也不行,所以就有了難度,甚至有點像古人的詞,平平仄仄要對應好。
我的起(tou)名(lan)方法
除了前面提到的外語法,我還試過物品法。比如我自己最討厭吃肋排,我給劇中的反派起名“肋排”。當然這個用作外號還行,真當名字就不行啦哈哈。另外,最近還發現一種偷梁換柱的方法,就是在現實中找一個人的名字,了解他名字的含義,然后用其他的字來表達這個含義。雖然聽起來還可以,但是這種方法用起來還是很頭疼的。
寫了這么多,起名字這種事情還是不在行。如果你讀到這里才發覺這篇小文并沒有什么用,那你就上當了。(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