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迷戀“黃金時代”嗎?——讀《第三種黑猩猩》有感(二)

近些年來,穿越劇風靡大江南北,什么《步步驚心》啊、《宮》啊都是火得一塌糊涂,當然反對的罵聲也是很多,“腦殘”等詞經常被用來形容穿越迷們。我們先撇開明星陣容不說,穿越劇的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們的崇古情結。崇古情結并不是此時此地才有的,在歷史上、世界各地都存在著這樣一種情結,中國有孔子“信而好古”,外國有文藝復興,中國人總是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法國的盧梭也曾盛贊“高貴的野蠻人”。但是那人們腦海中美好的“黃金時代”真的如人所想嗎?

其實也不盡然,人們在當下生活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總會想起“美好的過去”,但是其實過去并不一定如人們所想那樣美好,過去的人也喜歡追憶更早的“黃金時代”。

舉個例子來說吧,如今人們對于自然環境的破壞感到非常痛心和不滿,人們常常認為古代的人們都是環保主義者,追求天人合一的環保理念,環境的破壞是從工業時代開始的。真的是這樣嗎?很可惜事實并不如此。有一個島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叫復活節島,這個島因為許多巨大的石像而聞名。其實復活節島就是古代一個生態破壞的范例。復活節島本來是有許多植被覆蓋的,但是由于島民雕刻石像的巨石要從石料開采地運往擺放地,島民需要砍伐大量樹木,用圓木作為運輸石料的工具。年復一年,島上的樹木被砍伐殆盡,而因為缺乏運輸用的圓木島民也不再雕刻石像,島上的不同部落在斗爭時也會摧毀對方的石像。所以如今復活節島上郁郁蔥蔥的樹林不見了,而當時恢弘的巨大石像也只剩殘跡供今人憑吊。

我們可以看到對于過去的美好想象并不一定真實,就像復活節島的例子所展示的,古人也不是環保主義者,對于生態的破壞其實早就存在了。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黃土高原和沙漠中的古國,這些地方也曾經是植被覆蓋的地方,但都被古人破壞了。

今天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人認為上個世紀改革開放前的生活雖然在物質方面匱乏一些,但精神風貌和幸福感都要好過現在,因此對于過去的時光可謂戀戀不舍。我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沒有切身的感受也不好做過多的評論,但是今人對于記憶中的過去的感覺是來自回憶而非當下的感受,而回憶中有真實,但也必然摻雜進了許多想象和偏見,特別是對于當下某些方面的強烈不滿更會不自覺地美化記憶中的過去。因此這種比較和感覺并不是十分準確的。

我這么說當然并不是要否定過去過去好的方面,只是說明不要過分厚古薄今而已。過去的時代有許多優秀的方面至今仍然值得我們學習瞻仰,但是過去也有許多不足和教訓值得我們吸取和借鑒,如果我們能夠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制定更合理的政策來避免曾經存在過的的錯誤,那就是最節約成本的方法了,這也是所有對于歷史的研究活動存在的最現實意義。

我相信不管我們的時代有多少令人不滿的問題存在,但是我們必然要向前走而不可能回到過去,同時正是由于有問題存在我們才會有動力不斷尋找解決方法,不斷促進整個社會歷史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畢竟歷史發展的方向總是不斷向上的,盡管有時過程可能是痛苦的,要付出許多代價。

所以,不要僅僅是沉溺在抱怨當今生活的不如意之處和一味歌頌那想象的美好過去當中,而是要從過去和現在的比較中發現要努力的方向,并用行動參與其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復活節島是這個世界上有常住人口的最孤獨的地方。最近的有人煙的地方和它隔了2000多公里。 復活節島聞名于世的是它的...
    曉明73閱讀 4,937評論 1 10
  • 殘陽熏染了山嶺, 泛一孤舟,遙望落霞隨水行, 燙一壺酒,三兩酒樽,傾杯微剩, 恍惚間,依稀可辨眉間的情, 夜漸冷,...
    落盡枯葉閱讀 166評論 0 2
  • 我不知道遇見一個對的人,幾率有多大。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在對的時間遇見一個對的人。 我只是覺得,茫茫人海,能...
    曖進aini閱讀 294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