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崗,代表著在一個資源有限的環境,要憑借智慧發揮出超出資源的力量;
特崗,代表著到最被需要的地方去,為鄉村學校、鄉村教師隊伍快速“輸血”,運轉;
說起特崗老師,是否也可以稱為“特鋼老師”,他們年輕有活力,深入到祖國山山水水的每個地方,就像毛細血管用教育深切地改變一方水土。
從城市走進大山,又或者是努力從大山走出又選擇回到大山,只為讓更多大山孩子走出大山。
初為人師,應對著責任重大、卻又應對不暇的教學情況,探索著,摸索著。七分焦慮,八分懷疑,九分忐忑,十分“抓狂”,卻因為學生一個渴望的眼神而柔化了的心,堅定著。
這是一大批新一代年輕人選擇的青春。
————————————————
那些柔弱與剛強撐起來的世界
這是來自貴州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今年新入職的特崗教師,蒙祖群老師。也是一位新上任的媽媽,幾經周折終于成為了一名服務家鄉的特崗老師。
蒙祖群老師
每次課前30分鐘,暖場時間是青椒展示分享的時間。在這里可以看見每位老師獨特的故事。
困難與挑戰,一頭是意志滿滿,一頭是無從下手。 “我該怎么做”?這些從四面八方涌來的教學“問題”包圍著諸多新入職的老師。
屏幕面前,我們看到的是一位笑容與活力要溢出屏幕來的老師,可想可知在這樣一位老師的課堂里,是多么歡樂。
不一會兒,我們才知道,蒙老師分享的時候,背后正背著她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正安靜地熟睡著,不知道直播間里怎么多人在看著她,在為她的媽媽點贊。
每一周的青椒學習早早等候在直播間,5周學習5次打卡分享,思考字數近萬字,盡管作業要求設置了“100字”以上即可。這是一位新教師如饑似渴地學習、思考,布置教室、分享教師初心、傾聽孩子的聲音,將理論、指導化為實踐。
眼前的責任,背上的承擔,為師則剛,為母則強。
每一位老師,都懷著同樣的初心,走上三尺講臺。和蒙老師一起學習的青椒,三屆以來超過5萬名。
和“她/他們”一樣的追夢人
在與互加計劃、青椒計劃相關的打卡圈中,一年多來老師們分享的字數超過1億5千萬字(截至2019年10月),其中詞頻最高的三個詞是——學習、學生、老師,對應出現的次數是83萬次、81萬次、74萬詞。踏上教師之旅,這三者成為了教師生涯運轉中的重心。
所以遇見成長的機會,在偏隅的一方再辛苦也不落學習;所以我們在無形的網絡里遇見,仍然能看見一位位發光的老師。
想起蒙祖群老師,會想起那些同樣努力的身影:
想起同是一位新晉寶媽的第三屆青椒,甘肅會寧的任曉曉老師,從會寧縣又想到另一位同樣年輕、會在斑駁的圍墻邊帶著學生跳舞的特崗老師,20歲的第二屆青椒——徐瑞麗老師《陪你度過漫長歲月》;
想起了同樣跨專業當了特崗老師的第一屆青椒,云南宣威吳桂芳老師,初為人師一頭迷茫,責任重大不知所措,怕辜負學生一度想要放棄。
曾經:
“?2017年,我大學畢業后,陰差陽錯成為了一名特崗老師。翻開日歷,不知不覺,我已經工作了一年多了。依然記憶猶新,給媽媽打的第一通電話是哽咽著,吞吞吐吐的說我……想……辭……職……因為來到這里,心里落差太大。記得報道那天,一路上,我說的最多的話是:怎么還沒有到?學校會是什么樣的?那些學生會是長什么樣?……我好奇著,我憧憬著,想象桃李滿天下這句話就是多么的美好,我很快也就可以實現了??僧斕と虢淌夷且豢?,我的心涼了。當我站在講臺那一刻,我不知道怎么辦?我壓根就不知道說什么?該如何教學?在后來的一個星期里,那是一個黑色的星期,學生聽不懂我說什么?家長不配合我,除了無助,更多的無奈,怕辜負那群孩子?!保ǖ谝粚们嘟? 宣威018吳桂芳)
如今,那一個教師節的相遇,帶來了一場別樣的緣分《我是鄉村老師,帶著孩子一起看世界》;
想起同一個地區的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唐榮雪老師,2018年的夏天我們遇見的時候看起來她是那樣溫柔,但這一年多的時間從遇見到帶著學生上起網絡課,成為了“云上貴州”的助教和推動者,州領導到學校聽取她的網絡課堂實踐經驗,那個教室里白板壞了舉著手機、自己安裝了簡陋的投影儀等各種辦法不愿讓學生錯過一節網絡課的瘦弱的身影,真的太剛強了。她,同樣也要照顧自己的小寶寶,也曾無數次問自己為什么而堅持,卻《一直在追夢的路上》。
想起了2018年萬能的河南新鄉特崗教師任明杰老師(2018年河南最美教師、青椒授課導師),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創造出了學生的樂園,一篇文章數百萬的閱讀讓更多人走進了特崗教師的生活,看到特崗教師的能量;
想起了每一位初見時,想要迫切成長的小伙伴,有著共同的關鍵詞;
想起了在靈武的兩位年輕教師(米瑋老師、何凱老師),有著同樣的軍涯之旅卻又成為了一名教師,相遇青椒又彼此相識,這個世界那么大又那么??;
想起了第三屆的特別的“青椒”,還有三年就退休的欣欣289黃生華老師,在新鮮的互聯網社群培訓前,居然是帶頭參與人,打卡比年輕人還掌握的快和認真;
想起了每一位助教老師,他們曾經是互聯網社群化學習的受益者,如今又作為助教來幫助更多學弟學妹成長發光,而背后是默默的付出與看見優秀學員時閃亮的眼神;
想起了畢業后把改變帶給更多師生家長的伙伴,在甘肅金塔金色童年直播間用一個小小鏡頭,居然解決了金塔家長憂慮了很久的問題~的鞏原宏老師;通化縣提升工程2.0啟動儀式暨云教育成果匯報活動在吉林通化搭建起通化空間站的房靖、吳威、王曉明、李廣利等一大批青年教師……
軌跡印在此刻,不孤獨的發著光
以人生百年為計,成長與改變往往伴隨著痛苦的思考與付出,它與“娛樂”背道而馳。但痛苦所帶來的苦惱是暫時的,成長所帶來的喜悅是長存的。如果我們有幸,有機會盡自己所能做的更好一些,以自己的奔跑去靜待教育的花開,也許是一件更喜悅的事情。
隨手分享兩位第三屆青椒的打卡,在這里看見別樣思考
隨手分享兩位第三屆青椒的打卡,在這里看見別樣思考
我們不知道“遇見”的終點在哪,因為終點不在平地,不在眼前,追夢路上,努力攀登到自己心里的終點,成為自己的傳奇。
那些暗夜里的迷茫,越過會成為勛章,為每一位“特鋼”教師用自信與勇氣賦以加油。
后記:
2019年10月28日,是互加計劃發起的四周年。
四年的時間,我們遇見了這么多的老師、學生,這么多有趣的靈魂,這么多渴望看世界的眼界,這么多執著的人,這么多有愛的人。
世界那么大,還是遇見你,不孤獨的發著光,點亮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