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記得馬化騰的名片上,頭銜是首席用戶體驗官,足見他有多么重視產品體驗。對我們的終端門店而言,顧客是偵探,服務即表演,在門店的過程就是體驗表演的過程,如果有了這種理念支持,再圍繞“做用戶喜歡的產品”這個核心點,我們其實可以做的更多:
1、視覺觸點:
員工服裝,從顧客走進門店至離開門店,都是與他們打交道的員工,員工的服裝既要有美感,顏值,同時也要滿足員工功能型需求;在某些合作店,員工的服裝、員工的妝容都是有專門的設計的,就是讓顧客一走進門店,就能夠感受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占領心智:場景、創意
每次比顧客多想一點點;喬布斯曾說,別問消費者想要什么,企業的目標是要去創造那些消費者想要而又表達不出來的需求,所以才有消費升級、迭代的做法;顧客在店內原始需要很簡單,飽腹體驗不差即可,但如果給顧客設計一個場景,用超出期望值的一個個觸點來滿足顧客預期的美好。接下來的幾個節點都會以“聚”為主題,以此為設計不同情景,國慶節家人的聚,同學的聚,朋友的聚;11節兄弟閨蜜的聚……除此以外,每次都有新品、新創意讓顧客感受到,每次比顧客多想一點點,挖掘顧客深層次的需求,才能給顧客留下帶有你門店的記憶點,在顧客的心中你這個店鋪就是與商圈中其他店家不一樣;這個可以結合會員系統來做;
3、促進二次消費:讓客人舒服就好
門店管理是需要流程化的,但流程化也需求有邊界,比如服務與流程化是天然“絕緣”。在過去,可以做為管理規范進行推廣,但現在照搬照抄的這種生硬服務顧客是不買帳的。比如店里規定要為客人調火幾次,但客人很煩,認為打擾到他。其實就一點:在客人面前不管什么流程,讓員工自由發揮,讓客人舒服就行了??煽氐牧鞒袒?,是與顧客無接觸的動作事項,而員工與顧客之間需要“軟連接”,半流程化的約束更適合于直接服務于客人的員工;
4、變成粉絲:大廚出臺,售賣“品質+味道”的理念;
讓大廚出場,做足儀式感,從形象到器皿、話術、結合巡臺的服務內容,適時給顧客一些小驚喜,打造成一種高黏性、有吸粉能力的經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