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所謂“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就是分指這四個國色天香的佳麗。那么古代四大丑女是誰呢?
很多人首先想到諸葛亮的夫人黃月英,其實這是個誤解。《三國志》記載,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聽說諸葛亮要找老婆,就主動上門自薦:“聞君擇婦,身有丑女,黃頭黑色,而才堪配。”黃老先生在介紹自己的閨女時說家有丑女,是當時名士流行的放浪形骸式的自謙之詞,未必真丑。
黃月英用現代的說法,就是高鼻大眼,膚雖黑而細膩,發(fā)黃似金,不用焗油了,身材健碩。除了皮膚稍黑一點外,就是純現代歐美版混血兒,雖算不上三國時期典型美女,但至少談不上丑得出奇。
黃月英未必真丑,但絕對聰慧、有才,諸葛亮是胸懷大志、超凡脫俗的臥龍,自然不會象普通人一樣把女人相貌放在第一位。黃氏是才華蓋過了容貌,諸葛亮喜歡才女,名媛而忽略了其他,再說黃家的地位在當時可以說是名門望族。黃承彥是當時的荊州老大劉表的連襟,想必對諸葛亮以后的事業(yè)是非常有幫助的。
從諸葛亮后人家譜記載來看,也沒有黃氏是丑女的說法;從遺傳學角度講,黃月英是丑女可能性很小(黃承彥和其老婆相貌都不俗)。后世把黃老頭的一翻戲言以訛傳訛,反復渲染到夸張的程度,這是為了凸顯、美化諸葛亮的重才不重色的志士仁人品質。相傳古代的四大丑女分別是嫫母、鐘離春(無鹽)、孟光和阮氏。
嫫母是古代最出名的丑女,他是中華始祖黃帝之妻,據說她形同夜叉,丑陋無比,所謂“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丑。”相傳黃帝為了制止各部落中層出不窮的“搶婚”事件,專門挑選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號嫫母)作為自己第四妻室。
嫫母不但有非凡的組織能力,黃帝授以“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其極丑相貌可以扮丑惡的驅鬼神以驅邪,甚至不用其本人到現場,很多人都拿她的畫像就可以驅魔。
鐘離春是戰(zhàn)國時齊宣王之皇后,因為她出身于戰(zhàn)國時代齊國無鹽縣(今山東東平縣東部),所以俗稱“無鹽”,后世就常用“貌似無鹽”來指代丑女。史載她“四十未嫁”,“極丑無雙”,“凹頭深目,長肚大節(jié),昂鼻結喉,肥頂少發(fā)”,而且“皮膚烤漆”。總之,她外表非常粗曠、骨骼突出、皮膚黢黑,喉結比男人還大,而且她非常驍勇善戰(zhàn),齊國的半壁江山都是她打下來的。
齊宣王為人昏庸無道,整天就是沉迷酒色,他內心當然一點也不喜歡鐘離春,但是由于鐘離春治國能力非常出眾,齊宣王只有把她留在自己身邊。她還關心政事,有隱身之術。曾自己去謁見齊宣王,當面指責其奢淫腐敗,宣王為之感動,乃“罷女樂,退諂諛”,并卜擇吉日,立無鹽為后。另一說齊愍王的妻子宿瘤(因脖子下面長了一顆很大的瘤子而得名)也奇丑無比,但是賢內助。
我們都聽說過都“舉案齊眉”這個詞語,這個詞語就是由丑女孟光和梁鴻之間的故事衍生出來的。孟光,字德曜,東漢扶風人,梁鴻之妻,與梁鴻為同鄉(xiāng),以德行見稱。相傳她長得很肥胖,膚色黝黑,容貌欠佳,但就像是一個粗漢子一樣,力氣極大,能力舉石臼。
孟光為人非常賢惠,對他人也非常禮貌,有許多人為她作媒,卻屢遭其謝絕。后來她到了30歲,仍獨居在家。東漢有位賢士叫作梁鴻,他讀完太學回家務農,聽聞了孟光的志向,于是主動地向孟光提親。婚后他們拋棄孟家的富裕生活,到霸陵山區(qū)隱居,后來幫皋伯通(當地的一個望族大戶人家)打短工。
相傳兩個人結婚之后相敬如賓,感情非常好。每次孟光給梁鴻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所謂舉案齊眉,以表示對丈夫的敬重。后世就用“舉案齊眉”這個成語來稱贊夫妻之間的平等和睦與敬愛。
阮氏是東晉名士許允之妻,東晉許允娶了阮德慰的女兒阮氏女為妻,花燭之夜,發(fā)現阮家女貌丑容陋,匆忙跑出新房,從此不肯再進。后來,許允的朋友桓范來看他,對許允說:“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可仔細考察考察她。”許允聽了桓范的話,果真再次跨進了新房。
但他一見妻子的容貌拔腿又要往外溜,新婦一把拽住他。許允邊掙扎邊同新婦說:“婦有‘四德’(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具備的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種德行),你符合幾條?”新婦說:“我所缺的,僅僅是美容。而讀書人有‘百行’,您又符合幾條呢?”
許允說:“我百行俱備。”新婦說:“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具備?”許允啞口無言。從此夫妻相敬相愛,感情和諧。
上述的丑女我看也更多的是傳說,有些是為了襯托、教化的目的做了夸張式的鋪陳渲染。其實,每個女人都有其獨特的吸引力。沒有丑女人,只有懶女人;與其說是丑女人,不與說是不自信的女人 。哪怕有些女人可能確實容貌上稍微遜色,但是通過后天的努力不斷充實和修煉自己,也可使自己儀態(tài)萬方,光彩照人,散發(fā)出個性的魅力。實在不行,還有最后一道保險索——美容整形手術呢!
歡迎交流、分享? ?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