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不再以這樣的方式出名,阿壩州。——畢業游記川西篇

(啟程)

? 在路上,耳機一直是我必不可少的“行李”。因為各式各樣的音樂可以成為不同景色的調味劑,配對音樂的時候,你看到的風景將更具有張力。但這次的川西之旅,我形容它為,一次無法匹配背景音樂的旅程。

(一)清晨,起了個大早,成都是晴天,我們隨車前往都江堰。景區導游向游客們兜售聽講解的耳機,成效不佳,她索性連掛腰式小蜜蜂都不帶,搖個旗子就招呼大家進去了。一群群的游客涌進景區,停留景點時,發現隔壁向導的講得比自己導游大聲得多,到最后游客們全部混成一堆,也顧不上誰跟著哪位導游了,團體行動久后,游客們感受到束縛,紛紛開始放飛自我。此時,講話有條理聲音清晰的導游還有不少尾隨者,而聲音小的導游只能的對著空氣自說自話。我們聽了一部分,認為就算再聽半個小時,我們對它的設計機理也還是不太明朗,于是便自己玩去了。


都江堰魚嘴全景

下午,啟程前往阿壩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對于沿途的風景,我想象過,也充滿著期待,但在這長達5個小時的車程里,我卻一刻也沒睡著,甚至坐立不安。掏出耳機,翻遍播放器也找不到合適的音樂和這番景色“搭配欣賞”。在此前,我了解的“山水”一直是個秀氣的詞,有山水的景,就算不夠秀美靈氣,至少也是讓人心曠神怡的。如此說來,往川西這一路的山水實在讓人不敢茍同。公路旁的湍急河水中,只見黃與白一路追趕,翻滾而下,黃色是泥沙,白色是河水與巨石撞擊而出的浪,在河流兩旁,植被稀疏的山脈沿河岸傾斜聳起,山的線條蒼勁果斷,正若威墻,側如刃。

沿路風景


少有的開闊地

途中下起了小雨,山路險,蜀道難,坐在司機后面的我也算是感受了行車的第一點五視角。

零星小雨

一路,導游幾乎沒有停下講解08年512大地震時的情況,話題沉重得讓人難過,我很多次拿起耳機分散注意,但卻又被導游的描述所吸引,就這樣反復矛盾的過了5個小時。

抵達阿壩州時,已經將近八點,天卻還微微亮著,這個白天長得讓人有些恍惚。

落腳的第一餐是在藏民家吃的,接待游客已成為他們生計中的一部分,因此過程免不了商業化,藏民為表示歡迎,準備了一些簡單的小吃,青稞酒、酥油茶、干酪、土豆

藏家小食

同行的游客大多沒有下口,但由于我太餓了,這些簡直是佳肴。

吃罷晚餐,藏家還設有舞蹈的環節,以前粗略欣賞過幾次藏舞,但自覺完全跳不出那種韻律,它需要舞者的腰部下沉,雙腿膝關節放松微屈,展現一種勞作的姿態,但是腰部以上,特別是肩部和脖子是緊繃且挺拔的,學會這一松一緊兩個部分,跳出的藏舞才能有點樣子。這戶人家的最年長的姐姐手把手地教我,聽得出她的聲音已經因為過度用嗓而沙啞。我們到得晚,想必她已經接待過許多批游客了,但她卻依然散發著活力和熱情,我為之深受感染。

一位經濟學家說“面包的營養不是來自于廚師的仁愛,而是他對利益的追求”此時此刻,愈發覺得這一棒打得狠了點。此時天色正泛黃,夕陽游走在阿壩州的上空,質樸的人情味溢了出來。

晚上八時的阿壩州

再往九寨溝縣走的這一段路店面基本為游客而開了,可見這個地方對旅游業的依賴程度,很多游客抱怨這樣的旅程太商業化,但我覺得無可厚非,“原生態”、“原始”、“淳樸”這些字眼,往往和窮扯不開關系,少數民族窮著讓過客“感受”,實在說不過去。

到達酒店,得知竟然還有一頓晚餐,原以為藏家的干酪已經是今晚的全部,我一下吃了三塊,撐得不行。但僅僅幾分鐘,已經只剩我和小黎同學堅守在桌上,飯菜幾乎沒有被翻動過。

堅守陣地

住宿的酒店地形是一個拱峰型的半圓,均勻分布著樓棟,每棟樓分有小的房間,我們的房間在酒店最頂端的最頂樓,沒有電梯。

高處不勝寒,高處還缺氧。

我們把行李連拖帶拽送進房間后,覺得行李是住客,我們才是行李。因為壓強小了,很多包裝袋都漲得鼓鼓的,我想,我的胃現在應該也差不多吧,想著想著,很快在川西的夜色中把一天的疲憊放進了夢里。

(二) 一睜眼,才意識到自己在一個六點已經大亮的地方,雖然窗外似乎是朦朧的陰天,但因為住在頂端,我們能看到遙遠天邊的一角撕出了一片湛藍,說不定會有一個不錯的天氣。

走去景區的路上,看到身旁一處奇妙的景象,從九寨流出的藍海和混著泥沙的河流交匯,形成鮮明的顏色對比。

碰撞

這奇妙的一角,把我對九寨的期待加滿了。

? 上了游覽車,從未覺得“仙境”的感覺這么強烈,車沿著盤山路一路向上,空氣愈發沁脾。真的太美了,想不到川西的蒼勁中竟然藏著這樣秀麗,我認為九寨的山和水不是羞澀的一家小秀,它容顏如長卷,落落大方地現于游人眼前,出落得亭亭玉立。大片大片的海子像清澈的眼眸,純凈的琥珀,云煙繚繞著漫山遍野的樹木,青蔥翠綠,如用京劇中的角色比喻,九寨可是一個大青衣。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為了更仔細的探究九寨,幾乎沒有沿著指定公路走,全沿著木棧道行進,走了一個小時后,我們已經完全置身于它的美里,于是便決定放棄下午的行程,空出一天的時間細細觀賞它。

圖片發自簡書App


礦泉水廣告既視感


瀑布 棧道

我們走到1987版西游記中片頭曲的畫面取景地,珍珠灘瀑布。

圖片發自簡書App

置身87經典的拍攝地,好像耳旁又響起那首兒時熟悉的歌“迎來日出,送走晚霞”。

圖片發自簡書App

走到這里,九寨已經出了第二次太陽,下了第二場雨。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九寨景區的游覽路線呈Y字形,在一個節點處將分成兩條路,游客基本是先乘游覽車抵達Y字型的一端終點后,往回走逐個景點瀏覽。距離出口最遠的景區,也就是Y的兩端分別是兩個面積比較大的海子(湖泊),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Y的左端那個名為“長海”的湖。

它是最遙遠的一個海子。在步行游覽完Y的右側后,很多游客因為體力不支,都選擇不往左側的頂點走,而是繼續往出口的方向瀏覽景點。

在走完右側的景點后,兩人餓并暴曬著,但因為對美的執著,我們小憩了一下就換乘游覽車前往左側那個最遠的景點。不知不是因為乏累,這路顯得異常遙遠,蜿蜒曲折,疲憊和困倦輪番襲來,我和小黎同學在車上趴著睡著了。

但,經歷過曲折,終點常常充滿驚喜。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長海太驚艷了,它的藍完完全全透徹了我的心,它仿佛一條深藍色的絲帶,蜿蜒臥在群山之間,祥和而沉靜。棧道旁有一位大約35歲的男人,端坐在長木椅上,靜靜的望著長海,我們曾想坐在長椅上休息一下,但最后還是沒有打擾他。

因為走了許多繞路的棧道,我們看到了很多藏著的美景,也算不虛此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上午8點一直不停歇的行走,出景區已經將要下午6點,天絲毫沒有暗下來的意思。回到房間后,樓下開始了“流行音樂鑒賞會”,聽著應該是車載CD放的,我連爬起來看看的力氣都沒了。但非常神奇的是,這場“鑒賞會”讓我感覺時空錯位了,因為他的歌單里有薩克斯風的茉莉花、回家(爸爸最愛,小時候暑假每天早上都會被它叫醒,導致我有點條件反射)有“Viva la Vida”前幾年我最喜歡的單曲。就在這些熟悉的音樂里,我看著手機,晚上8點多,窗外卻還透著陽光,一下感覺時間軸完全混亂了,腦子里帶著九寨的美,還有一些記憶,昏昏的睡過去了。

(三)

今日,我們要走的是海拔4000米的黃龍景區。

圖片發自簡書App

早聽說高原反應非常難受,可能因為經過太多渲染,我特別好奇,以后緣于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沒有逞強步行上去,選擇搭乘纜車。

沒想到的是,就算我們搭乘纜車,也不能直接到達“瑤池”,從纜車下車點到瑤池有將近四公里的距離,是個大坡。在海拔高的地方上樓梯確實比較費力,小黎同學叫停了兩次,但我深覺停下的惰性會讓我不想再動,于是我打算一個人先走,在頂端的瑤池等她。


圖片發自簡書App

經過一場攀登,天空、雪頂、寺廟、瑤池,圣潔而純粹的美完整呈現眼前,讓我覺得今天一行雖完全不比藏族人民三步一叩的信仰之路,卻也是一場小小的朝圣。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回程時,變了天。零星的雨讓路變得十分漫長,下致山腳時我全身都已經冰冷,小腿快沒了知覺。

回到車上后,我打開了青稞酒和小黎同學一人喝了一些,想不到這卻促成了她即將到來的后高原反應。

在回程的路上,依然需要翻過一個4300米的雪山梁子,那基本是藏民的放牧區,氧氣稀薄。在海拔上升過梁子的時候,一陣濃霧襲來,緊緊包圍住了班車,窗外伸手不見五指,能見度非常低。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就在這時,我感到小黎同學拍了我一下,我一轉身,嚇了一大跳。她的臉色已經完全呈現青色,嘴唇煞白,眼神恍惚,我求助導游,導游讓我掐著大拇指和食指間的凹陷處。除了這個也別無他法。這應該就是后高原反應,如果不是和團隊在一起,我也不知該如何處理,實在危險。

回到飯店,同行的人后高原反應都漸漸來了,有的人胸悶,有的人沒有胃口,有的人頭疼不適。人體長期缺氧,確實會有一些癥狀,但是實則和長跑以后的感覺差不多,我并沒有太在意。

此行我帶了一些板藍根、藿香正氣液和小柴胡,為了防止旅途中的不適,想不到才第三天這種預備藥幾乎要被小黎同學這個藥罐子給吃光了,想想還是有些好笑。

今夜的住宿依然地處3000米的海拔,且位于林區內,陰冷潮濕。洗了個熱水澡后,我看著小黎沒什么別的癥狀,安心的睡下了。

(四)

下了一夜的雨,早晨窗外依然是滴答的雨聲,不算大,但是節奏非常平穩,應該是場持久的雨。

早晨8時左右,我聽到導游用成都話說:“什么,怎么會泥石流呢!不應該啊!”這時候,車上的乘客大都沒有注意,但我已經預感不妙。導游不停的接電話,我從中聽聞一些斷斷續續的詞語:“小彬的家”、“我打電話給他 他電話打不通了”

我們今日的行程,是茂縣古羌城。

很快,游客們都知道是茂縣發生了泥石流,一名游客坐立不安地問:“我們不走那里吧?”導游幾乎喊道:“怎么可能走呢,今早6點多茂縣發生了泥石流 我朋友家里的人被埋了!”一瞬間,大家都沉默了。

正經過事發路段的我們


圖片發自簡書App

十時左右,一位朋友微信問我,是否還在附近,附近已經開始進行封鎖。就在經過事發路口時,看到新聞的媽媽也打來電話,我掛了電話看到手機推送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程度。

在松坪溝的路口,許多私家車被攔了下來,導游稱現在已經不放行,只有救援部隊可以進去,就算是當事者的親屬,也只能在門外束手無策。

接下來一路上,車內充斥著壓抑而緊迫氣氛,和大家一心想逃離的心情。路旁,河道因為堵塞幾乎干涸,接連不斷的大型救援車輛一輛接一輛。一路上,僅能看見我們一輛往外走的旅游車輛,迎面而來的都是開著雙閃狠踩油門的救援車輛,這些看在眼里,我心已無暇擔憂自身處境。

在這里,大自然讓人心生信仰,也讓人啞口無言。

到了茂縣縣城,幾乎一片寂靜。

景區空蕩的停車場

古羌城里,有的人簇擁著討論事態,有的人靜坐聽著廣播,還有商販拉著孩子觀望天空一駕駕的直升飛機。講解員說道:“平時這里十分熱鬧的,剛剛那邊出了事,現在大家都死氣沉沉,雖然這樣,我還是想盡到我的責任,和大家介紹羌族的文化,讓大家知道有這樣一個的民族。”

回到成都之后,我們依然沉浸在那樣的氣氛中,久久不能回過神。5.12大地震那年,下午是數學課,老師嚴肅的走進教室,告訴我們發生了地震,隨后我所能記得的,也僅剩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學校組織一次又一次的捐款和家人看了報道止不住的眼淚。那時,明明已經被事態所包圍,能切身體會的卻少之又少。當真正置身其中,才覺所有的表達都顯蒼白。

(五)

成都和陰雨連連的阿壩州似乎是兩個世界。

在熊貓養殖基地,暖陽雀躍在竹葉的窄縫里,和煦的風撫著孩子們燦爛的笑容,他們衣著俏皮,無憂無慮,在代步車里、在父母的臂彎和肩頭上,憨態可掬的熊貓依然慵懶可愛,博得四海游人陣陣歡笑。

春熙路、寬窄巷子、錦里,處處人潮擁擠、摩肩接踵,通紅的火鍋滾滾如往,路邊的吉他和聲聲依舊。川劇在唱,糍粑在煎,串串在燙,一切如故。

穿梭在城市人海里,我似乎也忘記了阿壩州連夜的雨,忘記了它的崇山激流,忘記了它盛夏六月僅僅6度的早晨。

我想,我該回家了。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