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過出生次序(birth order)理論,認為出生次序會對人的性格造成影響。
老大享受獨一無二的寵愛,觀點保守喜歡充當父母的角色;
老二從出生就得與別人分享,常陷入自卑但更易于合作;
幼子獲得全家人的呵護,成為野心和懶散的矛盾體。
01
第一集是屬于成德善的,內(nèi)心翻滾的委屈和感動都因德善而起。
家里有三個孩子,當東西只有兩件的時候,我會說我不要也可以。
我假裝說自己更喜歡豆子,看了一眼姐弟手中的雞腿,低頭接下媽媽遞來的雞翅。
煤氣中毒,父母將姐弟拖到門外,唯獨我是自己爬出來的。
不希望和姐姐一起過生日,雖然只差三天,但在姐姐的生日上我永遠只是個配角。
我經(jīng)過選拔擔任奧運會舉牌小姐,晚上穿著韓服在院子里練習。男孩子們沒有一個認真夸我好看,雖然習慣了這種玩笑。努力那么久卻在接受采訪時得知該國棄賽。
家中丟了錢,父母首先懷疑是她偷的。
02
父母能做到的最大耐心就是認真聽孩子說話。
實際上孩子很聰明,5歲就能達到成人智力的80%。
困窘的家庭條件,連父母給予的愛都沒辦法平等。
多年的委屈和謙讓并沒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她渴望被公平對待。
孩子才是父母最好的老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反抗來糾正父母的行為。
德善一直自我犧牲、委屈求全,周圍人習以為常便也視而不見。
03
最終德善成了烏干達的舉牌小姐,全家人都很興奮,帶著自豪告知鄰里親朋。
傲嬌的姐姐也貼著門旁偷聽,別扭的正煥也露出一臉邪笑,大家都為她高興。
媽媽說,還是女兒好,即使是全校999名,也是女兒好。
爸爸在路邊等德善回來,為她買了只屬于她一個人的蛋糕。他告訴德善自己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希望她能體諒。
也許應了阿德勒的理論,德善是一個不受重視,因而有些自卑的二女兒,但這也不妨礙她成為一個善良活潑的女孩。
04
正煥爸爸略帶神經(jīng)質(zhì)的冷笑話,只有德善一人愿意附和。
她歡脫地像個漢子,和胡同里的男孩們也能打成一片。
她最能體貼父母,勸暴躁的姐姐懂事一點。
她會照顧生活上的白癡阿澤,可以讓阿澤不再依賴安眠藥。
她能體諒患有癲癇的同學,維護她的體面和尊嚴。
她幫助死黨美玉與正峰互通消息,對好友真情實意。
05
德善是沒有主角光環(huán)的女主,經(jīng)歷的是一波三折的愛情。
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當初喜歡一個人是因為別人說他喜歡你。
如果別人再說一句,其實你們挺合適的,你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也許不是在胡同里,也許在學校里,有個人聰明善良,成績好又高又帥,總是找各種理由接近你。連周圍人都覺得他喜歡你,于是你就信了。
情不問緣起,一旦開始都美好地驚天動地。
你滿心歡喜,以為善宇在初雪那天表白的對象是你。卻發(fā)現(xiàn)原來他的目光一直越過你,看向的是姐姐,這樣的結(jié)果尷尬殘忍。
這算失戀嗎?算。比失戀還可悲,從未得到卻像失去了千萬次。原本自卑痛楚的德善,在自作多情中丟盔卸甲。
06
她后悔相信朋友的關于誰喜歡誰的推測,可是在聽到她們說正煥的表現(xiàn)是真的喜歡她的樣子,內(nèi)心存著半分懷疑半分篤定。
她只想知道答案,那時候沒有勇氣,尋一句回應也要千回百轉(zhuǎn),不停地去試探。
假裝跌倒希望得到他的關心,自己去參加聯(lián)誼等待他的反應,送他粉色襯衫當作生日禮物。你愛的人久等不來,從熱情到放棄,愛情是一支雙人舞,不是一場獨角戲。
如果德善活得像個自信驕傲的小公主,也許會喜歡悶騷毒舌暗自喜歡的正煥。可是她敏感脆弱又自卑,她需要被認可,被稱贊,被需要,被關心,這些恰好是阿澤一直帶給她的。
07
在守護天使那個游戲中,德善才悲哀地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沒有人愛。
她其實不聰明,處事的原則是,喜歡喜歡自己的人。
以為善宇喜歡她,所以她喜歡善宇;以為正煥喜歡她,所以喜歡正煥。
直到東龍對她說,
“現(xiàn)在的孩子們只懂求根公式,不懂人生,可是你不懂求根公式,人生也不懂。”
別管誰喜歡你,想你自己喜歡誰。
那之前,她不知道自己喜歡誰,更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么。
沾到書本就能睡著的德善,面臨高考的時候才真的有種緊迫感。她無法像姐姐一樣考上首爾大學,卻也不想一事無成。
08
六年后,雙門洞的朋友重聚,崔師傅迷路遲遲不來。正煥在東龍的慫恿下,用自己的軍官戒指向德善告白。他們陷入18歲的回憶,那是愛嗎?德善微笑,像在聽一個久遠的故事。正煥也許感動了自己,可是當時德善感受到只是疏離和絕望,患得患失后將人從心底剝離。
時過境遷,就是夏天的棉襖,冬天的扇子,這叫多余。
德善眼睛看向門口,這時候的她有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再等待被喜歡,她知道自己喜歡誰。
09
德善是不聰明的灰姑娘,沒有貴人相助,好在一直都被溫暖包圍。
她沒有夢想缺乏主見,連在愛情上也幼稚遲鈍地可憐。
但她真誠善良、溫暖可愛,平凡而又真實。
只有當能舒適地做自己的時候,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全感。我們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