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面試,和面試官相談甚歡。聽他聊到何總經理過去的求職故事,獲益匪淺。
在此分享3則。
1)帶著“磚頭”去面試
當何總還是“小何”的時候,他的偶像是柳傳志,因而很想去聯想闖闖。為此他也籌備良久。
面試那天,他帶著一部比新華詞典還厚還重的廣告檔案。里面是他長久以來分析4A公司優秀廣告的成果。內容從策略、洞察到執行方案,深入淺出、條理清晰。當這部像“磚頭”一樣的檔案砸到面試官的桌前,聯想的大門也被砸開了。
(這個故事講的是認真,是勤奮,是態度。)
2)簡歷從不超過200字
無論是在央視經濟頻道,還是在聯想集團,他的職場經都像開掛一樣。從普通員工到欄目總監,從文案策劃到宣傳主管,往往只用一年就走完了別人要走三年的路。
他有一樣秘密武器,是一份連200字都不到的簡歷。
內容大致是:
我可以為你解決以下問題:
1. XXXXXX
2. XXXXXX
3. XXXXXX
而且我具備以下素質:
1. 正直
(一句話舉一實例。)
2. 勤奮
*(一句話舉一實例。)
3. 有深度的思考
一句話舉一實例。
這樣的人你要嗎?
姓名/電話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精辟的觀點——要想搞定職場面試,只需回答三個問題:
1. 你能干這份工作嗎?
2. 你熱愛這份工作嗎?
3. 我能忍受和你一起共事嗎?
回過頭看何總的簡歷模板,你會發現他三個問題都答到了。
- 你能干這份工作嗎?——我可以幫你解決這些問題,而且我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 你熱愛這份工作嗎?——勤奮也表現了他對工作的投入程度,磚頭式的廣告檔案就是證據。
- 我能忍受和你一起共事嗎?能,因為我不僅有能力,還是一個正直的人,而且把個人品質放在第一條,說明我對它的重視程度。
而且每一項都用最精煉的文字講清楚,展現了他出色的表達和概括能力,也更容易讓對方抓住重點。傳統的簡歷模板,往往側重于陳述我們的經歷,在“能為企業提供什么價值“這點上卻含糊不清。相比起來,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這個故事雖然是在聊簡歷,其實是在講站在目標用戶(如HR/高管)角度上思考問題的能力,包括是否了解對方需求并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
3)重新定義問題(這一段是直接和何總交流的感悟)
知乎大神采銅曾經在《開放的智力》一書中寫到了思考的十種技巧,其中第一條就是“回到原點思考”,包括去思考這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隱含了那些前提假設,屬于什么性質的問題……
通過交流,我發現何總顯然也精通這個技巧,正如他簡歷所言“善于深度思考”。
比如,當聊到中型企業為什么做不好品牌時,他表示并非是因為缺乏資金和找不到好的廣告公司合作,而是因為那些企業的高管缺乏必要的品牌知識。就像讓一個根本不知道電話機長什么樣的人去找電話,只會抓瞎。所以他們選擇先對那些企業進行免費的品牌培訓。事實證明,在后來的合作過程中,與甲方的交流成本明顯降低,工作效率顯著提高。
又比如,當聊到為什么企業更樂意聘請名校學生時,一般的觀點都是認為“名校學生綜合素質更好,可以降低篩選成本”。何總則從成長和價值觀的角度進行分析。他認為,那些從小讀書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會擁有“通過努力學習獲得成功”的價值觀,等到了企業中他們也會貫徹這個觀念。
(這個故事講的是思維方式和洞察力。)
最后:
感謝兩個面試官的坦誠相待。
經歷不可復制,但經驗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