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把閱讀成為習慣,一直被提倡。而今天,閱讀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儼然已經不夠。閱讀已經有了全民閱讀,終身閱讀的趨勢。
如何架起孩子與閱讀橋梁?
家庭方面:
一、構建閱讀環境。
如今網絡發展,手機,電腦帶給孩子無數的好奇心,你會聽到身邊的孩子說:媽媽,我可以打開電腦嗎?媽媽,我可以玩會手機嗎?
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次去北京趁著下午有時間,去北京博物館看了看,在出來的時候,一位奶奶,一位媽媽,和一個剛會說話(最多2歲,還不會走)的孩子。那個孩子一直用并不清楚的話語,問媽媽要手機,媽媽沒給后,又問奶奶要,奶奶沒給。然后孩子哭了,又哭著問媽媽要,媽媽沒給。哭著問奶奶要,奶奶舍不得,就把手機給她了。孩子拿著手機,并停止了她的哭聲。她不會玩,拿著手機就像玩具一樣,她高興的笑了。也許在她的世界里,她并不知道手機是什么。但是她知道媽媽,奶奶一直拿著它,玩它。這個玩具肯定很好玩。
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一個家庭營造的環境一定會影響孩子。你的有些行為在孩子身上也會體現。當然,我們也會看到《媽媽是超人》中很多媽媽也會為三歲的孩子讀繪本,而孩子呈現的狀態也是嚷著讓媽媽讀書給他聽。
如何構建良好環境?
1.給孩子一個書架
給孩子一個書架,是給孩子一個樂園。把這個樂園放在可以隨手拿到的地方,例如床邊,寫字臺上。
2.給孩子一個讀書氛圍
父母愛讀書,一定會影響孩子,現在的很多父母都為了生活而奔波,很少顧及孩子的讀書氛圍。一句:你去讀書去。把孩子攆到一種要完成的義務中去。讀書成了負擔。父母可以試著拿出半個小時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甚至,真忙時,用智慧告訴他:讓你成為她讀書的聆聽者。
二、準確選擇讀本。
1.根據年齡階段選擇。
很多父母包括我們老師在內并不能準確的提供給孩子讀物。那怎么辦呢?
其實就五蓮而言,五蓮教育大體上已經將讀本進行研究,并出示實行辦法。我們可以從中適用。各個年齡段的都有記錄。另外很多優秀的學校,提供了自己研究的讀物。我們同樣可以借鑒。
2.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點不差。根據他的喜好給予支持。
三、發揮主動性。
孩子讀了文章,試著讓他講給一聽。
1.語言表達能力的增強
在表述中,為清楚的讓你了解,他必然會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個過程是培養思維,表述能力的時候。
2.情感的流露
低年級的孩子并非單純的陳述,她會伴有動作,甚至神情。
而高年級的孩子,當他讀到興奮點的時候,他在表述時會出現激動的狀態,語調也會變得有所不同。
這些自然情感的流露,對孩子的生活的語言,神情都有一定的展示。
四、注重家校合作
為什么我們經常提倡家校合作,因為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所以要相信學校,相信學校的老師。那么家庭與學校在溝通的基礎上,要建立統一的目標。
1.給孩子讀書的時間
就本班而言,往往有家長說,老師,你布置完作業,我們也布置,孩子回家吃完飯,寫完作業,在玩會,通常就沒時間。在這里家長要權衡時間,留給孩子至少半個小時的時間來讀書,交流。
2.給孩子讀的書
在我們學校,部分家長會讓孩子讀書,但是大部分是處于做完作業就可以的狀態。所以除了提供必要的時間外,書籍的提供需要雙方提供。
共讀是每個家庭靜下來的生活,提升家庭氛圍,提高孩子閱讀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