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市面上的幼兒園五花八門各有特色,家長該如何選;孩子上幼兒園哭不哭,哭了怎么辦;孩子要多久才適應幼兒園……接下來,我憑借自己在幼兒教育領域持續(xù)工作10年,自己創(chuàng)辦幼兒園6年的經歷和經驗為各位家長全解密,以便做好充足準備從容應對。
一、怎樣選擇幼兒園
童年奠定了一個人幸福生活基礎,進幼兒園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也是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第一步。所以,選擇適合的幼兒園是非常重要的事。選擇時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因素。
▌(一)寶寶的性格
首先評估寶寶的性格,是屬于外向活潑的,還是屬于內斂敏感的。根據心理學中氣質類型的理論,內斂敏感型的孩子和外向活潑型的孩子相比,前者對環(huán)境的要求更高一些,更容易捕捉到環(huán)境當中負向的部分,如,老師的嚴厲會讓他產生恐懼感,在老師批評他人時,他會受驚嚇或產生低落的情緒。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的氣質類型,在選擇幼兒園時需傾向于關注孩子個體和心理的幼兒園。而對于活潑開朗型的孩子,在尊重他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他能承受的壓力閾值更高,也更容易在新的環(huán)境中找到自己的樂趣。
▌(二)幼兒園的特點
我們在選擇幼兒園時也要充分了解幼兒園的理念和特色。
在教育理念方面,有人認為上幼兒園的主要目的是讀書寫字,有的幼兒園為了迎合市場需求,注重知識的灌輸,實際上這是違背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這樣的園就建議不要選。一個適合孩子成長的幼兒園,課程會以我們國家的幼兒發(fā)展綱要精神為主線,按照教委要求的一日流程來安排孩子一天的生活,課程以游戲活動為主,注重動靜結合,這樣的幼兒園才能提供促進孩子身心發(fā)展的客觀環(huán)境。
現在市面上,從國外引進新理念的幼兒園也有很多,比如蒙特梭利幼兒園、華德福幼兒園……大家可以先通過網絡書籍了解一下這些教育理念,然后結合自己認同的教育理念去篩選幼兒園。
幼兒園也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注重運動,有的注重藝術……可以根據孩子的氣質類型和愛好來選擇。
此外,幼兒教師是幼兒園的靈魂。選幼兒園的時候,可以通過溝通感受一下幼兒園教師的狀態(tài),是不是專業(yè)、是不是平和、是不是真誠、是不是愛孩子,也可以了解老師是怎么帶孩子的。老師是孩子的引領者和陪伴者,因此,選擇一個好老師甚至比選一個好的幼兒園更重要。
▌(三)家庭的因素
現在,對孩子上幼兒園這件事,家庭因素的影響會越來越大。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包括:經濟收入、出行距離和家庭成員意向等。
首先,如果幼兒園的所有方面都符合我們的預期,那么我認為,幼兒園的學費在家庭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之內都是值得的。
此外,從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來說,大多數3歲左右幼兒可接受的持續(xù)乘車時間是半個小時以內,所以半小時內的車程是可以接受的。
對于幼兒園的選擇,家庭成員內部要做好充分的溝通,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避免在這樣的問題上發(fā)生分歧、產生矛盾,導致家庭關系的不和諧,讓孩子產生不安定感和內疚感。
二、即將入園的準備
▌(一)心理準備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適應的過程,必然會帶來痛苦,我們要做的就是當痛苦來臨時,我們做好應對的準備,而不是抹去這些痛苦,我們可以以好的心態(tài)安撫孩子,幫助他度過。所以,首要的必須要做的就是父母做好心理準備。
1、預知孩子入園可能會發(fā)生的狀況
根據我的經驗,在孩子入園時,一般會發(fā)生哪些事情呢。
哭。面對與父母的分離、陌生的環(huán)境和對環(huán)境的不適應,孩子會以哭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緊張、焦慮和恐懼。孩子的個性不同,哭的方式也有差異,有的孩子是剛和父母分開時就開始哭;有的孩子入園幾天后才開始哭;有的孩子哭得地動山搖,但哭的時間短;有的孩子哭得不激烈,但哭的細水長流。
吃飯。孩子很有可能在剛剛入園的那一段時間吃不飽,有可能是因為吃飯的時候想家、吃不下,有可能是飯菜不合胃口,有可能是家里吃飯的習慣不允許在幼兒園延續(xù),總之,這是我們很有可能遇到的情況,需要家長耐心等待孩子適應集體用餐。
睡覺。在孩子初入園期間,我們可能會遇到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到了平時入睡的時間點還沒有睡意,這很有可能是幼兒園午睡的時間較平時延后了;另一種是孩子在吃晚飯的時間就犯困了,這就是因為他在幼兒園里沒有午睡。
上廁所。孩子剛到一個新環(huán)境,還沒有完全適應的時候,孩子尿褲子、拉粑粑的頻率會較平時高很多,我們一定要記得多準備幾條備用的褲子,這是非常正常的。
生病。在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年,很有可能頻繁生病感冒。這是因為之前家庭的環(huán)境比較單純,幾個人照料一個孩子也會保護得很好,到了幼兒園,是集體生活,接觸的人更多,環(huán)境更復雜,加上孩子正處于適應期,情緒上緊張焦慮,所以,更容易生病。盡管這樣,孩子的抵抗力也會在環(huán)境中磨礪增強。
磕碰。幼兒園是以孩子集體游戲活動為主要課程的,因此孩子難免會磕磕碰碰。但是幼兒園是有保護機制的,會保證寶寶的安全,所以正常的小磕碰,需要家長以平常心來對待,適當肯定孩子的勇敢,也會提升孩子抗挫折的能力。
沖突。孩子在家庭的環(huán)境當中,接觸到的同伴較少,在幼兒園的初期還沒有成長起與同伴溝通和交往的智慧,所以在幼兒園初期更容易與同伴發(fā)生沖突。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這樣的沖突是有助于寶寶脫離自我中心、提升社會交往能力的,也是寶寶成長為社會人的必經之路。
2、幫助孩子做心理準備
幫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有助于幫助寶寶降低焦慮和緊張感。首先,家長以平常心和寶寶描述幼兒園這件事情。要通過語言告知寶寶上幼兒園這件事,正常描述幼兒園的生活,同時可以在家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戲,結合繪本情景模擬一下上幼兒園。我可以給大家推薦的繪本包括《湯姆上幼兒園》、《登登的一天》。
需要注意的是,建議不要把幼兒園的好說得太夸張,不然孩子去了以后,會有很大心理落差。可以稍微側重于描述幼兒園的有趣。也要注意不要過于渲染離別情緒。
▌(二)具體事務的準備
在幫助孩子做心理準備的同時,可以和孩子一起同時做具體事務的準備。包括帶孩子去選擇上幼兒園所需的物品,比如書包、毛巾、水杯等等上幼兒園的所需物品。
帶孩子去幼兒園參觀,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認識帶他的老師,有條件的話最好媽媽能陪園三天,感受真實的幼兒園生活。
了解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提前一個月幫助孩子將家庭的作息時間慢慢調整到與幼兒園一致,同時幫助孩子在家里養(yǎng)成獨立吃飯的好習慣。
三、入園幫助
▌(一)送園(離別儀式)
在送孩子入園時,哭鬧是必經的階段,我們要接納寶寶的情緒,同時也要注意,離別儀式不能太長,當把孩子交給老師的時候,媽媽要果斷、堅定,平靜的離開。
如果在你和寶寶說再見的時候,寶寶瞬間把你抓住或抱住,家長這時千萬不能讓老師強行把孩子抱走。這時候可以抱一會他,心態(tài)一定要平和,可以撫摸他的頭或拍拍他的背。如果寶寶緊緊的抱了你很久都不愿放開,那你可以讓他站到地上,平靜的告訴他:請你放開媽媽。如果他沒有放開,你可以輕輕撥動一下寶寶的大拇指,這時寶寶會自動松開,媽媽可以把寶寶交給老師,然后堅定的離開。
▌(二)理解和傾聽孩子
寶寶從幼兒園回家后,因為在幼兒園耗費了很多心力,會出現很多反常的反應,比如情緒不穩(wěn)、特別躁動、易激惹、退行等。這些是大多數剛入園的寶寶都有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平靜耐心的接納寶寶。
我在這里舉個例子:一個寶寶剛入園幾天,有一天從幼兒園回來后,看到媽媽在切菜,胡蘿卜掉在了地上,他就說胡蘿卜不可以掉在地上,然后開始打滾的哭。這時,媽媽蹲下來,給他時間發(fā)脾氣。等寶寶脾氣發(fā)完了,媽媽邀請他起來,并問他:寶寶,是因為胡蘿卜掉在地上,你生氣了是嗎?寶寶說是,媽媽說好,我們把胡蘿卜撿起來。寶寶撿起了胡蘿卜,媽媽建議說我們來把胡蘿卜洗一下,然后寶寶就去洗胡蘿卜了。
這個例子讓我們看到,一般正常情況下寶寶不會因為胡蘿卜掉在地上就生氣,而此時是內心有很多沒有宣泄的情緒,看到胡蘿卜的事情而借題發(fā)揮。等他宣泄完了,媽媽引導他去洗胡蘿卜,寶寶就被吸引了,很快就忘記了自己前面不良的情緒。
所以在寶寶剛剛入園有反常狀況時,我們好好的理解和傾聽他,等待寶寶從不快的情緒中恢復過來后,我們可以介紹一些事情給寶寶做,或者和寶寶一起玩游戲、講故事等,這有利于補充孩子的心理能量,幫助孩子以最好的狀態(tài)迎接第二天的幼兒園生活。
▌(三)與老師的溝通
與老師溝通,很重要的是媽媽態(tài)度的平和。因為寶寶剛剛入園,媽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緊張的情緒,但要注意不要把這種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傳遞給老師。如果老師感染了你的焦慮情緒,可能在對待你的孩子時為了考慮你的感受,而采用不恰當的方式。這樣的話,老師做事的目的就從幫助到孩子的發(fā)展轉移到為了減輕家長的焦慮了。
此外,家長在與老師的溝通中應該多詢問、少建議,因為幼兒園老師除了帶孩子還要面對學校的壓力、家長的壓力,所以如果家長的建議太多,老師可能會理解成家長對自己的不信任。一旦老師有這樣的感覺,她會做事情的朝向改為獲得家長的信任,而不是對孩子成長更有利的方面,這樣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利的。
例如:有一天一個孩子放學前洗手的時候,袖子弄濕了,剛好媽媽看到了,于是建議老師多注意一下,不要讓類似情況再次發(fā)生。等下次洗手的時候,當這個孩子洗手的時候,老師就會馬上回憶起媽媽的話,會幫助孩子洗手。這樣帶給孩子的不利影響是,孩子會認為自己連洗手這件事情都做不好。此外,因為隨著這樣的體驗越來越少,孩子的協(xié)調性和自理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擔心或者想了解一下情況,可以這樣問老師:老師,我在家里要求寶寶洗手的時候要自己挽袖子,這樣的要求對他來說是不是過高?讓老師提出建議。這樣的溝通,就不會把焦慮和壓力給老師,就是有效的溝通。
感謝上蒼讓我們成為父母,養(yǎng)育孩子是既甜蜜又充滿挑戰(zhàn)的事,孩子永遠引領著我們成為好父母,我們努力給孩子做好的榜樣,我們努力尋求好的教育方法,我們學習有愛又有效的溝通……有沒有發(fā)現,透過孩子,我們收獲了一個越來越好的自己。育兒育己,小手拉大手,讓我們一起攜手走在自然、自信、自愛的道路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