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丙申年臘月初八,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節氣。剛過元旦沒幾天就迎來了小寒節氣,也正是數九中“三九四九冰上走”的節令。“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換年芳。蛾兒雪柳風光。”這是古人吟詠小寒的詩句,走在家鄉的雪原山野間,總是覺得這詞寫得夠味,撲面的朔風、飄起的雪花,讓人不禁想起銀裝素裹的塞外風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雖寒,但人心隨著漸濃的年味而溫暖起來。
今年趕得巧,小寒趕上了臘八。在中國的民俗中,臘八是一個重要而有趣的日子。小時候我們都會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樣的民諺,而在童年的記憶里,臘月天也真的是天寒地凍。中國古代有臘祭之禮,徐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冬至后三戌日臘祭百神。”佛教傳入中國后,不知從哪一年開始,便把傳統中的臘祭與佛陀得道日聯系在一起,于是“臘八”這一天便有了更多的人文內涵。
太座昨天晚上就把各種米、豆泡好,今天一大早起來,就洗凈下鍋開始熬臘八粥,滿滿的一大鍋,除了各種米、豆,還有枸杞、大棗、桂園、百合……晚上燉了雞和排骨,炒了麻辣蟹,一大家子熱熱鬧鬧剛剛散去。
早課抄了波蘭詩人塔杜斯·魯熱維奇的《重負的免除》:“他走向你/他說/你沒有責任/對這世界對這世界的毀滅/重負從你肩頭免除/可以像鳥、像兒童一樣//游戲//所以他們游戲/他們忘記了/現代詩歌/乃是為了呼吸而斗爭。”
今天是本學期的最后一個教學日,下午上完兩節課學生就要打掃衛生、排擺考場,明后兩天考試,考完試就放假了!最后一節課想說想講的很多,但還是著重講了考試的一些技巧和方法。這或許不是我擅長的,也或許是我不屑為之的,但無論如何也是我無法回避的。體制下,加之又是學校、家長、學生普遍看重的,我無力改變,也便只能投其所好,勉力為之了。
上午剛到校便看到年部微信群里發了一條消息,是學校考核辦對昨天下午全校大會缺席和提前退場人員的通報,宣稱要扣掉考核分的一點五分。我覺得挺好笑的,然而我只是覺得好笑而已,并不想說究竟好笑在哪里。缺席和提前退場的人或許都是聰明人或者說是勇敢者,用一種“違規”的行動來抵制校方明知毫無意義卻硬要拖拖沓沓開下去的這樣一個兩敗俱傷的會議。我說的兩敗俱傷,實際上是包括所有與會者的。尊重與被尊重,恥辱與被恥辱,幾乎每一個人都無法逃脫。
假期要到了,找幾本書來讀,把沒有讀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讀完,還準備找來《納粹醫生》讀讀,據說這書寫得非常棒,能觸動靈魂。還有就是上一年度訂閱的期刊雜志,沒有讀完的爭取讀完。說到底我不過就是一個容易滿足的讀書人,如果進一步說,還應該是一個有些許自卑不那么自信的一個教書人。我甘于這種平凡甚至平庸的人生,享受餓了什么都吃得下,困了什么時候都睡得著的庸人的生活。我想找人刻一方閑印,上面就刻這樣幾個字:“我平庸我快樂。”
晚課剛剛抄完《詩經·國風·王風·揚之水》:“揚之水,不流東薪。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揚之水,不流東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揚之水,不流東蒲。彼其之子,不與戍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抄了《論語·八佾篇第三3·25》: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抄了《易·系辭傳上》: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