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假期我來盤點一下營養門診坐診期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兩位咨詢者吧。感謝他們的造訪,讓我在工作日感受到滿滿的小確幸。
(一)優雅好學的老太太
營養門診來了位咨詢營養問題的老太太,她上身穿著挺括的酒紅色大衣,下身穿了條黑色的闊腳褲,滿頭銀發但盤的一絲不亂,眼睛深邃晶亮,整個人顯得非常有氣質。老太太說話語調不高,聲音柔和徐緩,一連問了我好幾個營養問題,包括食管反流性胃炎日常飲食該如何調養,喝鮮奶會腹瀉的人為什么喝酸奶卻沒事;還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飲食流言:像發物會影響傷口愈合,胡蘿卜需要用很多油來燒,這樣才能讓人吸收當中的營養等。并讓我一一鑒別真偽以及告知理由。
在交談中,她感慨的說道:“醫生告訴我得這個病這個不能吃,那個要多吃,又不講理由,讓我很困惑。孩子們都說我是八十歲的人了就別想那么多了,聽話照做就是,但是我還是想弄明白為什么。雖然自己年紀大了,但還想多學點知識。有句話不是說得好嗎,活到老,學到老。”說罷,她又謙和而專注的聽我解答,之后還和我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故事,聽了真的很讓人感動,在她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外婆的影子。
說罷謙和而又專注的聽我解答,還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故事,聽了真的很感動——謝謝你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外婆,謝謝你提醒我,年輕是一種態度而非歲月,一定要認真而熱情的生活,永不放棄自我提升。遇到你真幸運。
? (二)少年夫妻老來伴
門診來了位老大爺,兩鬢斑白,穿了件厚實的深褐色呢子外套,提了個布包,甫一進門就問我:大姐,請問這是營養門診嗎?得到我的肯定后他笑著說:“我看電視上專家們都說有飲食問題最好來醫院的營養科咨詢,剛才在樓下聽人說現在二樓開了營養門診,我就過來了。”他一坐下就從包里拿出一摞紙,一支筆,向我述說來意。
原來老大爺的老伴在年初查出患有乳腺癌并做了手術,打那起,他就四處搜羅有關于乳腺癌術后調養的注意事項以及飲食禁忌。萬家燈火和養生堂節目更一期不落,期間也訂了不少報紙和雜志,還輾轉聯系上了南京中醫藥大學的教授。
老大爺每每看到有用的信息就把它抄下來,現在所積累的手抄本有厚厚一摞,說著用手比了個高度,目測至少有三四十厘米高。他向我展示了剛掏出的一疊紙,上面密密麻麻寫著有關于飲食養生方面的內容,這僅僅是他這個月的記錄。
我讓老爺子介紹一下他們家庭的飲食模式和習慣,以及老奶奶的飲食偏好。他說:“我們家這么多年來一直都是我買菜做飯,家務什么的也都我,年輕時她還洗洗衣服,現在自打她病了,我就不讓她動一根手指頭,就連吃藥的水都是我倒好端給她的。你別以為她懶,其實她年輕時就特別能干,一輩子都很要強。我們家修電路弄電閘什么的都是她來,電器出問題了到她手里這么輕輕一擺弄就好了。她老說這在別人家都是男人的活,但我實在干不來這個,我說我就買菜做飯拖地好了,這方面我做的比她要好。”邊說邊笑著搔了搔頭。
頓了下他繼續說:“我呀,習慣吃大米,她習慣吃面食,結婚到現在我家一直是早上吃面條,中午吃米飯炒菜,晚上吃稀飯和大餅。她愛吃的芹菜我一點也不喜歡吃,以前家里很少買,現在我隔三差五就去買來炒給她吃。之前聽專家說她得這個病多吃些菌菇好,現在飯桌上就沒斷過菇,換著花樣弄。聽人說公雞鯉魚槽頭肉是發物不能吃,還有人說紅肉也別吃,我就尋摸,這肉不能吃那肉不敢吃,干脆就買些排骨燉冬瓜給她吃。”
雖然老大爺講的都是生活中最平淡瑣碎的細節,但其中透著的那股濃濃的溫情,我知道,是經過歲月的洗禮才能沉積下來的不可描述的愛的物語。
做完營養咨詢后,老爺子指著我們新引進的INBODY770好奇詢問,我告訴他這是人體成分分析儀,可以測量細胞內外水分、蛋白質、體脂肪、骨骼肌、內臟脂肪等指標,還可以做營養評估、體重管理和肥胖分析。我問老大爺要不要體驗一下,他擺了擺手便走了。
結果沒過兩天,他帶著老伴一起來了。他告訴我說上次聽我講這儀器有這么多功能,當時就想著要把老伴帶來測測。做完體測后我告訴兩位老人報告上反映出來的問題以及如何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和改善,兩位老人還認真的拿筆記錄。之后我們又聊了很久,老人家也分享了不少他們的故事。
老太太說了一句話留給我的印象特別深:“我和老伴風風雨雨走過這么多年,說起來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故事,只是這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總是默默地支持著我。”講這話時我分明看到老太太的眼中閃著光。
離開時我送兩位老人家到門外,就看見老大爺牽著老太太的手問她:明天想吃什么菜?一瞬間心軟的一塌糊涂。
夏目漱石說:今晚月色真美,這是對身邊人表達喜愛之情的含蓄方式。我想,那一句平淡的:明天想吃什么菜?因為日復一日的說出而被歲月浸潤的如此動人,該是在對身邊人表達怎樣的深情啊。
兩位老人一起克服柴米油鹽,一起面對病痛折磨,經歷了超過五十年的風雨跌宕,依舊彼此攙扶彼此相愛,這世上還有比這更真摯的感情么?
《執手》
執手輕彈五十弦,
人生一諾唱桑田。
若問真情何處去,
相思無悔盡白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