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一棵樹呢?

之前看到一句很流行的話: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我在不同場合多次讀到過這句話,確實很有啟發性,曾經幾次讓我若有所思。

但很快我就發現,認識到了這一點并沒有價值,如果在自身的生活和學習中,切實地種起這棵樹,才是問題的關鍵。

不難想象,被這句話擊中的人往往是哪些沒有種好“一棵樹”的人,他們焦慮、著急,有一顆想要向上和成長的心。然而這句話并沒有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晚了十年的人,現在應該用何種具體地方式種上自己的樹。

一、找到那一顆種子

如果夢想(或目標)是種子,我相信每個人手里都有很多,而且越來越多,以至于不知道如何取舍,不知道從哪里先開始。我個人認為,只要選擇的是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事都可以,如健身、外語、讀書、寫作、坐享等等。

在最初階段,你只需選擇其中的1-2件事,這種選擇完全可以是隨機的、偶然的。而一旦從諸多想要做的事情中被選了出來,就要持續地加以呵護。

以我個人為例,新生大學最初開設的兩個群中(坐享群和晨讀群)我都第一時間加入了,但由于7月工作壓力太大雜事也多,我沒有連續坐享,只把晨讀持續了下來。這最初完全是出于偶然,但晨讀32天后,它就成了我的那一顆特定“種子”,我希望培育成僅由自己打理的、親手培植的“第一棵樹”。

要點:1、不要太多,1-2顆為宜

? ? ? ? ? 2、選擇能夠可持續發展(有生長力的)種子

二、每天澆水翻土

種子選好并放入土壤中(自己的心中和行動中)以后,最初要做的事很簡單,你只需每天去澆澆水、翻翻土,給它一些基礎的護理。

我之前寫了一篇總結“我與清晨朗讀會的第32天”,在那篇文章后有同學留言問:

你的晨讀大概用了多少時間?

你晨讀的時候查單詞嗎?

你晨讀的時候看文本嗎?

在我看來,這些問題就如同在問:你幾點給你的“樹”澆水?幾點給它翻土?用手翻土還是用小鏟子?小鏟子是哪里買的?

而大家知道嗎,這樣的問題,其實和樹的生長并不直接相關。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工具、什么時間去翻土澆水,只要保證每天的行動量就可以了,“種子”會隨著時間的累積自己成長、破土而出。

同理,不管你用多久查單詞,只要明白了意思就行;不管你是抄寫文本還是打印出來,只要每天張嘴一小時就行

唯一重要的:每天要做這件事,每天都要花點時間關照它、打理它。這是我近兩年了解到的做成一件事(學習某種技能)的最大秘訣。

要點:每天打理是事情的核心,不要過于關注采用什么工具、所用時間的多少。

三、假以時日,靜候成長

你并不需要把整天整天的時間花在這顆種子上,試想如果你真的一天數小時澆水、不停的翻土,什么樹能成活呢?

“樹”有自己的成長周期,你花雙倍的時間,并不一定讓一顆種子提前一倍的時間長成參天大樹啊。因此,每天花足夠多的時間(2-3小時),其余時間去做其他事情就好。

一個人的概念和方法論的更新被笑來比喻為“系統升級”,這是非常貼切的。作為一名文科生,我很喜歡將學習新技能比喻為“種一棵樹”,它是有生命的。而培育生命,是一件漫長的、持續終生的事。

100天,是清晨朗讀會之前預定的時間。自從我把這次行動理解成為“種一棵樹”以后,我知道100天是遠遠不夠的,或許100天的時間能讓種子發芽,但它還需要持續地吸收養分、繼續成長下去。


我期待,當它在我心中逐漸成長成大樹以后,我可以坐在它的樹蔭下乘涼,也可以呼吸它源源不斷地帶來的新鮮空氣。

要點:1、不要拔苗助長。

? ? ?2、讓技能有生命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