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接了個電話,我的發小,她帶來了一個重磅消息。
1.
她說你知道嗎,小婉年初打算結婚了。我有些驚訝,我問是之前那個嗎?她回答:“是的”。
我記得,上次見到小婉的時候,她還很傷心的和我說他們分手了。
分手的原因是小婉的爸媽不同意。
小婉是獨生女,爸媽希望她可以嫁的離家里近一點,可是他男朋友在另一個城市,坐車足足要5個多小時,小婉爸媽希望男方可以來小婉家這邊發展,可她男朋友家長死活都不答應讓兒子去其他地方落地發展。于是雙方僵持著。
我仍能記得那天小婉失落的說:“主要是我放不下爸媽,他們都需要我”。
看得出來,小婉真的很想和男朋友在一起。我一時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她說:“我媽也說,錯過了他,可能就再也找不到這樣對我好的人了”。
我沒有見過小婉的男朋友,但是在她口中,我覺得他是個值得小婉依靠的人。
小婉說:“其實我們因為這個原因分手過很多次了。剛認識那年,爸媽知道后說希望我可以再找個離家近一點的,我想反正在一起不算很久,分了就分了吧”。
“可是”,她停頓,“我們都已經說好分手了,他堅決要送我去搭車,我上車后,透過車窗玻璃看到他站在那偷偷的抹眼淚,我頓時就忍不住哭了,在車出發之前,我下車了,最后兩個人在那哭了好久,我想我們可以堅持下去的。但是……”
停了一會,她又說道:“我媽讓我自己考慮清楚,可是,我可以選擇嗎?”
我只是在一旁聽著,并不能給什么好的建議,畢竟在情感實踐方面自己也是一片空白。但是我當時在想,小婉的父母怎么可以那么自私呢?看到自己女兒遇到一個對她好,而且又那么喜歡的人,怎么舍得去拆散他們呢?
2.
我一直以為,父母都應該像電影《剩者為王》的父親所說的:“我也是希望她幸福,真真正正的幸福,能夠結一場沒有遺憾的婚姻……她不應該為父母結婚,她不應該到外面聽到什么風言風語,聽多了就想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結婚,昂首挺胸的,特別硬氣的,憧憬的,好像贏了一樣。有一天帶著男方,出現在我面前,指著他跟我說“爸,我找到了,就這個人,我非他不嫁?!?/p>
可后來我發現自己的想法太幼稚了,其實這都不是小婉父母的錯,而是作為兒女,應當有的報答之心。即使父母不說,但是作為女兒,還是希望可以多陪在父母身邊,在他們年老之時,可以成為他們的依靠。
父母的反對并不能成為我們做或不做某件事的理由,事情的決定權還是在我們自己的手上。而小婉最終還是選擇了父母,她說,這是我的選擇,爸媽從來沒有逼過我。
在親情和愛情面前,小婉選擇了前者。
我安慰她說:“沒事,你還年輕,會找到更好的”。
我想,這樣的話起不了任何作用。
從那天之后到現在,有半年沒見小婉了。
今天在小音的口中聽到小婉的好消息,真心替她開心。
小音說,最終男方那邊妥協,答應兒子在小婉家附近工作,他們的婚事也就定下來了。
3.
掛上電話,我忍不住給小婉發了條調侃信息:“聽說有人要請我喝喜酒了”。
她回了一個笑臉。
我問,“怎么他父母又突然同意了?”
她笑著說:“以死相逼唄”。
原來,小婉男朋友最后發狠話非小婉不娶,男方家長看兒子也到了結婚年齡,便只能妥協。
有多少愛情,死在了父母認為的不合適,可是,大多數都是因為愛的不夠。
我有個表哥,前年結婚了,我依稀記得,嫂子不是之前那個。
表哥和之前的女朋友在一起三年多了,最后見家長時,女方家長不同意,聽我長輩說也是因為距離問題,對方是獨生女,爸媽希望女兒可以嫁的近一點,他們沒有那么幸運,最后還是分手了。
具體情況我不是很清楚,一年后,在長輩的催促下,表哥和現在的嫂子結了婚,后來生下一個女兒,兩人如膠似漆,有時候回家能看到他們一起去騎自行車。
我不知道表哥會不會想起她,但是至少現在,他和嫂子是幸福的。
有些人在一起很多年,歷經風雨,想過放棄差點放棄,但最終還是堅決要在一起,步入婚姻殿堂,由愛情上升為親情,那是因為雙方愛的牢固。而有些人,最終選擇放棄,那就是真的不合適,或許下一個轉角,便遇到一個真正屬于一輩子的人。
兜兜轉轉,像《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所說的:“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從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書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p>
我想,兩個相愛的人卻因為不得已分手是最殘酷的了,所以既然喜歡,雙方都請再勇敢一點。
愿有情人終成眷屬,一起慢慢變老,在夕陽西下,拄著拐杖說出那句:“還好是你”。
(轉載請先聯系我,并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