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東西嘛,總要有個角色定位,也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立場,本人不是一個“小媳婦”,但是有個漂亮的小媳婦,本人也不是“惡婆婆”,但是有個年輕地老媽。
近些年,在電視上看過許多這樣的故事,第一種,充滿鄉土氣息的老太太來到城市,茍且在兒子家里,飽受中產小市民媳婦百般凌辱的故事;第二種,盛氣凌人的,有錢有勢的,上流社會的婆婆欺負灰姑娘媳婦的故事;第三種,普通婆婆,普通媳婦,他們以各自的方式愛著那個男人和家里的孩子,矛盾的焦點恰恰是這份不輕也不重的愛,我本人偏愛看這種題材,拋去它要宣揚的所謂價值觀,起碼可以把它當做一步現實主義作品來看。
婆婆和媳婦,這兩個角色,也許只有在東方或者在中國才有機會登上舞臺,成為主角,在西方世界里,也許是我才疏學淺的緣故,目前,我看過的所有電視劇,電影,小說,沒有以婆媳關系為題材的作品,連描寫婆媳關系的橋段或情節都鮮有,不得不說這是中國特色的家庭關系。
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出戲,如果家庭真的是一個舞臺,如果我也只把自己當做觀眾,看著兩個女人在臺上,一會兒翩翩起舞,一會搔首弄姿,她們都想贏得觀眾的喝彩,好像誰獲得的掌聲越多,誰就成功了;劇情過半,觀眾累了,忘記了鼓掌,只見臺上,黯然失色,指桑罵槐,雞飛狗跳。俗話說的對,一山容不得二虎,一出戲里也只能有一個領銜主演。到底誰是?我又不是導演,不要問我。
兄弟,你媽和你媳婦同時掉河里了,你先救誰?去你的,你是不是剛從河里撈出來,把腦袋里的水控干凈了再說話,行嗎?遇到這個問題我無比憤怒,罵也罵了爽也爽了,總要給個答案,其實也沒必要憤怒,在掉進河里那一剎那,在我出手相救的那一剎那,根本來不及思考,一把抓過去,撈上誰就是誰,沒準還是條魚呢。
婆媳關系,真的就是婆婆和媳婦的關系嗎?當然不是,沒有我,那倆陌生的女人也許老死不相往來,也許也可以成為閨蜜。就是因為“可惡的我”的存在,才造就了媳婦和婆婆這兩個角色,才造就了這種毫無血緣但還需無比親密的關系。良好的婆媳關系就不啰嗦了,畢竟大家都喜歡看熱鬧,“你瞅啥”,“瞅你咋地”,噼里啪啦,稀里嘩啦,叮咣一頓踹,多有意思啊。可事實不是這樣,婆媳之間互相看著不順眼的時候還真不多,她們的矛盾大多都跟這個家,跟這個家里的男人和孩子有莫大的關系。
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仇,所以,婆婆和媳婦有矛盾一點都不奇怪,中國的婆婆和媳婦可笑又可愛,她們本是同命相連,你是我的過去,我是你的未來,我對我的過去不滿,你又對你的未來抱怨,就這么跟自己死磕幾千年,卻又其樂融融。
掐指一算,產生矛盾的的根源大多與這兩方面有關系。
首先,誰說了算的問題,這與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有關,大婆婆,小媳婦,惡婆婆,乖媳婦,等媳婦熬成婆婆那一天,這個女人就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夢想過上一手遮天,翻云覆雨的生活,小媳婦啊,你得相夫教子,你得三從四德,總之,你得聽我的,對也好,錯也好,因為我是婆婆。
哼,說誰是小媳婦,三座大山早已推翻,我可是新中國,新社會的新媳婦,拿著老黃歷管我,真是笑話,女人爭取權利我舉雙手贊成,但也不能橫著來,對的,錯的一概不聽,我嫁過來你們家是享福來的,不是給你當牛做馬的,這個家我最大,都給我靠邊站。
也許夸張了點,這似乎就是這種思想在作祟,總想爭出個誰高水低。
其次,是認知問題,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教育程度,產生了成熟度不一樣的心智,心智的成熟度又決定了不同的認知層次和水平,都是愛,媽媽的愛是這樣的,放著我來,你去休息,媳婦的愛是這樣的,老公抱抱,老公親親,老公給我削個蘋果。這時候婆婆惡狠狠的看著媳婦,心里盤算著,就知道起膩,不干正事,懶死了。媳婦也還以眼色,就知道慣著你兒子,啥活都不讓干。男人啊,如果肚子太大,躺著也會中槍。對于小孩子,那事情就更多了,不勝枚舉,媽媽說照豬養,媳婦說,照書養。
大師,面對這人生地兩座大山,就像身體上的枷鎖,有何破解之道?
這個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去你X的!
逗你呢,當然得來點干貨了。
家風,我記得央視曾經播過一檔節目,是有關家風的,家風是一個家的文化,一個家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家庭成員共同遵守的原則,面對任何事情,家庭成員都要按照這個原則去思考,去行動,去解決問題。
01獨立與擔當,男人(丈夫,兒子)就是打開這么枷鎖的鑰匙。厚實的臂膀,寬廣的胸膛不是給我們臭美的,那是要挑重擔的,有困難有問題那是我們的福分,不能像小腳婦人一樣受人凌辱,更別把自己想象成夾心餅干,誰想咬就來咬一口,別總是怨聲載道,更不能當逃兵。作為兒子,我要對媽媽盡孝,作為丈夫,我要對老婆忠誠,作為爸爸,我要給孩子無私的愛,可我終究是個人,一個有獨立人格和思想的人,有自己的主見,廢話少說,不就兩座山嗎,背起來就是啦,大不了壓個500年,沒有這500年,哪來的火眼金睛,哪來的斗戰勝佛。
02民主、平等、自由,看似又是老掉牙的東西,可這東西就是管用,家里沒有太后,也沒有皇后,更沒有皇帝,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每個人也只能代表自己,不能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別人,可以批評但更需要自我批評,尊重每個人以及人格的獨立性。
03分工不分責,家庭可以有基本分工,但不能像管理公司一樣,弄個清晰的職責界面,所謂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在家里這樣搞,會出亂子,洗衣,做飯,帶孩子,主動把這些承擔過來,看見地板臟了,就擦一擦;水都開了,灌上就行了;看見洗衣機里有衣服,就去掛上啊;自己的衣服,順手就洗了。癱懶在床上,盯著手機,看著別人累死累活,這無疑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不鬧矛盾那就奇怪了。
04公正、公正、還是公正,有人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我對這一說法不敢茍同,是人就得講理,孝敬媽媽沒有錯,但我真做不來“臥冰求鯉”“割股療親”那種蠢事,的確,我是你身上掉下來的肉,但不意味著我可以縱容你犯罪,可以損人利己,愚孝害死人;忠誠于媳婦沒有錯,但也不能唯唯諾諾、言聽計從,夫妻本為一體,同氣連枝,相濡以沫,但也要保持各自的獨立性,耳邊風可以吹,被吹的人,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應有的判斷。遇到問題和矛盾,把親疏遠親放一放,別總是我覺得,我認為,把事情擺出來,把真理擺出來,公平、公正不辯自明。
05擱置爭議,繼續生活,有些矛盾的產生,是對未來的不同的預期造成的,未來還沒有發生,這種是庸人自擾,沒有必要爭論,我記得本山大爺有個小品,做夢中了500萬,一大早起來,夫妻倆開始計劃消費這500萬,結果分贓不均,大打出手。看著挺好笑的,但是生活中就會發生這些可笑的事情。唯有關注到當下的事情,做好當下的事情,才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未來不是按照某個人的意愿規劃出來的。
06我愿意,無論貧窮,富貴,我愿意;無論健康,疾病,我愿意;無論做飯,帶孩子,我愿意;無論擦地,洗衣服,我愿意;無論賺多,賺少,我愿意拼盡全力。每個人都是我愿意,不是為了某個人,某個組織,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生活,是為了幸福,也是為了愛。每個人都要在自己做的事情中,承擔的責任中,找到自己的快樂,找到興趣點,沒人逼你,你也不用自己逼自己。如果有不愿意的那一天,請大聲說出來,每個人都有權選擇她自己想要的生活。
家有很多種,有一個人的家,有兩個人的家,也有三口之家,也有四世同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耍小聰明的人會撿著簡單的念,難念的一律忽略,最后會從一個機靈的和尚變成一個老氣橫秋的和尚。有智慧的人不挑挑揀揀,傻傻地從頭念到尾,把別人都念暈了,最后成為主持。婆婆、媳婦、家、矛盾是什么,都是浮云。
真想改個姓,最好姓胡,這樣的話,我說的話都是“胡說”,我寫的東西都是“胡寫”,不用負責,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