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作畫,如果不受大人的羈絆,向來是無拘無束。在他們眼里,天空的顏色是隨時變化的,河流的形狀也是可以改變的。
思維不受局限,視野在認知中一點點被放大,他們筆下的世界變得愈加多彩。
可是不知什么時候,大人批判的眼光,左右了他們的想法,使得他們的作品發(fā)生了變化,畫畫成了千篇一律。
“畫得不像,哪里有這種的樣子”,“你應該畫得再精致點”,成人心中自有一把衡量作品好壞的尺子。依照著此標準,很多人都不會畫畫了,確切地說創(chuàng)造的能力在逐漸消失。
偶然看到一段視頻,一位外國教授教大家如何畫畫,看后大受裨益。
起初,他為大家做了一個熱身,寥寥幾筆一個男孩頭像躍然紙上。大家都跟著畫起來,看他們微笑的表情,也說明他們比較滿意自己的畫作。
然而創(chuàng)造絕不止與此,畫出自己的風格才是值得追求的。 想要畫出自己的風格,簡單的漫畫或者快速線描還是有一些小訣竅的。
正如世界上沒有相同的葉子,大千世界人和人模樣也是不一樣的。即使極為相似的雙胞胎,我們也會找出蛛絲馬跡,而這些個性特征,能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兄弟姐妹。
做一些發(fā)型上的改變,從卷發(fā)到直發(fā),再來個光頭煥然一新,或者替換表情、衣領的形狀,一個的精神面貌就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
不用說對面部做個微整容,嘴巴大一點的變小點,眼睛瞇成縫的修成大眼睛,干脆戴副眼鏡,人的模樣就與從前大不一樣。
畫畫的秘訣其實也就在此,不要局限了想象力,改變一點點,就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畫畫沒有想象中難,應用一點兒訣竅,重要的是放開頭腦和雙手會讓你收獲更多的創(chuàng)意。
同樣在一次受邀培訓中,教授被特殊群體所感動,原來畫畫不光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幾位中風的老人,在教授的指導下,拿起手中的畫筆。畫出來得畫和正常人不無二致,尤其是見到他們神采飛揚的表情,整個人的自信心都提升了不少。
畫畫創(chuàng)作一通百通,有了思維上的轉變,發(fā)現(xiàn)畫出獨特的畫還是蠻簡單的,至少解決了無從下手的難題。
當然,剛開始起步是在觀察基礎上,有了事物本身的印象,畫畫就有了最初的模型。人們在此基礎上加工改造,添加一些獨特的想法,讓畫畫有了千姿百態(tài)的呈現(xiàn)。
當然和專業(yè)人士比起來,還是大有區(qū)別,可是畫畫本身是愉悅自己的一種方式,如果可以隨心所欲地畫畫,在喜愛的事物上多加研究,然后變換造型,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風格的作品,也不失為一種有趣的表達方式。
好比唱歌受天賦的限制,人和人的嗓音條件是不同的,但這不會阻礙個人哼唱曲調,舒緩心情。畫畫也一樣,它讓我們多了一種放飛自我的方式。
人生在于不同的體驗,換一種角度去思考,創(chuàng)造就有了無數(sh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