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為霜

狗尾巴草上的水珠

今天霜降,很偶然,早上路過一片毛草地,每一株植物上都凝結著細小的露珠。

晨光照耀下,閃閃爍爍,如一地璀璨的珍珠。

早上的露珠


下班途中,看《中國國家地理》公眾號,說到霜降。

開頭引用了張橋的詩:

? ? ? ? ? ? ? ? ? ? 楓橋夜泊
? ? ? ? ? ? ? ? ?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位詩意的文人,遇到降霜的夜晚,愁情更濃。

秋天,對于這位詩人來說,是失意。


文中談到霜,是的形成原因,挺有意思:

霜降必須是晴天
而且還要有月亮
晴朗的月夜,天空沒有云彩
地面散熱快,溫度驟降到零下
大地像被揭了被子一樣
氣溫急降,散熱很快
這時靠近地面的一些水汽就會凝結在溪邊、橋面、樹葉和泥土上
形成薄薄一層白色的晶體
在寒冷季節的清晨
我們出門就可以發現周圍很多事物都有一層霜的結晶覆蓋著
這就是打霜了
可見霜不是從天上來
而是從近地面生成的

霜,色白,粉狀,敷于葉的邊緣

自然變化萬千,豐富而多彩。


然后文章還探討了“露滴結成霜”這種說法對不對。

地理君給出的結論是不對:

這個其實不對啦
露滴如果凍結成凍露
那就會是堅硬的小冰珠
這應該叫冰珠了吧


這倒讓我想起了《蒹葭》里的開頭的詩句: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首經典的詩歌是有誤的。

執著的追尋者

但這并不重要,科學是理性的,而文學是感性的,科學的錯誤并不妨礙文學的美:詩中有一個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夢,還有一個永遠不會放棄的追求者。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

秋天,色彩繽紛,天地絢爛美好。

秋天,收獲的季節

于擁擠的公交車里寫完此文,身前是別人的腳后跟,身后是人們的喧囂。

但是秋天告訴你,你要有追求,有夢想,每天都要播種,到了秋天就會收獲。

是的,期待那天的到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