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和幾個朋友閑聊時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嘴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變成了一張碎碎的嘴,它不停將肚子中有用的、沒用的東西都一股腦給傾倒給別人。這樣說讓我腦補了一個畫面:當(dāng)我餓了的時候,我去一家飯館點了一份炒米粉,結(jié)果老板缺給我上了十份不同的炒米飯,我的吃意頓時全無,看著滿桌子的炒米飯我吐了,我罵街了。
之后,我便思考自己這張不大不小的嘴。嘴,每個人只有一個。有人說,上天給你兩個耳朵,一張嘴是為了讓你多聽少說。我以前的理解便是閉著嘴沒事別說話,可慢慢我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什么都不想說了,像一顆孤零零的樹站在草原上,我的一些朋友則滔滔不絕地演繹著他們的人生。于是乎,我嘗試說說我的想法,我的態(tài)度。慢慢地我被說成是一個話嘮,叨叨叨叨,常常能和一些人沒完沒了的聊著。好景不長,我這張嘴似乎天生不是一個擅長說的家伙,同樣一件事它能反反復(fù)復(fù)地說,似乎得了老人癥一般。怕寂寞了沒人說話,怕落后了,沒人搭理,怕再次沉默了,沒人關(guān)注。。。于是乎,到盡頭,這張嘴還在吧唧吧唧地噴著別人想吃不想吃的“米飯”。
嘴,是思想的傳道者。傳道者,解惑之。教育者,不應(yīng)該是填鴨式的語言灌輸。交流也不應(yīng)是無聊地叨叨。嘴,拆開看則是“口到此角”。仔細(xì)想想或許是告訴人們,說話說到此就可以了,別過了。吃飯吃到此也就可以了,也別過了。古人總講究一個“度”,我覺得或許也是這個意思。凡是講究一個度,說話說到別人明白即可,過了就是廢話。如果幾句話還說不清一個事情,說再多話也許也還是說不清吧。我慢慢覺得之所以沒完沒了的反反復(fù)復(fù)叨叨,一是邏輯不清,二是不懂得收斂。再仔細(xì)看看自己這張臉,更加清晰告訴了我,腦子在最上面,眼睛次之,耳朵和鼻子再次之,最下面才是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