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愛人走進電影院,去看成龍大哥最新的功夫喜劇賀歲片《功夫瑜伽》,觀影過程可以說驚喜不斷,笑聲不斷。整個電影節(jié)奏感很強,駱駝、非洲獅、土狼、大象、眼鏡蛇仿都變成了喜劇符號,看得我熱血沸騰,忍不住組團去考古,忍不住去學中國功夫,更忍不住要去學瑜伽。成龍大哥一貫的喜劇風格躍然眼上,詼諧幽默,翻轉騰挪,硬橋硬馬,處處彰顯龍式風格。
作為80后,可以說我們都是看著成龍大哥的電影長大的,《蛇形刁手》、《醉拳》、《黃飛鴻》、《龍少爺》、《笑拳怪招》、《一招半式闖江湖》、《A計劃》等耳熟能詳。看完《功夫瑜伽》,實在忍不住就搜了一下“功夫喜劇”,這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原來功夫喜劇有著這么大的背景,下面就讓我?guī)ьI大家走進功夫喜劇世界。
奠基者-李小龍。李小龍的功夫片中,喜劇元素并不是一個重要的影片賣點。但正是李小龍在功夫電影中對喜劇元素的初步嘗試,催生了功夫喜劇電影這一類型。在他所主演的5部功夫電影中,只是自然而然地將他在美國好萊塢的表演經(jīng)驗帶入到香港的功夫電影中,并沒有刻意將喜劇元素融合入功夫電影。作為早期的風格嘗試,我們可以在他最早的《唐山大兄》《精武門》兩部影片中看到這些喜劇元素的雛形。后來在《猛龍過江》中李小龍第一次充分而全面地展現(xiàn)了自己結合動作風格的喜劇表演天分。所以,李小龍可以說是功夫喜劇的奠基者。
開創(chuàng)者-成龍。1973年,李小龍辭世后,成龍開始成為諸多李小龍翻版之一,拍攝了幾部票房反響都很普通的功夫片。1978年,已經(jīng)開始擔任武術指導的成龍獲得吳思遠的青睞,主演了《蛇形刁手》一片,正是開創(chuàng)了功夫喜劇片的先河。《蛇形刁手》作為掀起香港功夫喜劇風潮的石破天驚之作,吳思遠大膽啟用武師出身的袁和平導演,并由當時籍籍無名的成龍擔綱演出。上映后隨即轟動香港、日本和東南亞,并使得觀眾和市場開始認識和接受功夫喜劇這一全新的類型片。由于《蛇形刁手》一片的成功,成龍同年又主演了《醉拳》一片,也在市場上大獲成功。正是《醉拳》的出現(xiàn)才標志著功夫喜劇正式成為一種香港電影的類型片風格。《醉拳》《蛇形刁手》是成龍功夫電影第一階段的代表作。這一階段的電影幾乎都是在講述民國時代背景下的傻小子闖江湖的故事,其它包括《笑拳怪招》《一招半式闖江湖》《龍少爺》等等,沿襲的都是這一路線。
《A計劃》的出現(xiàn),標志著成龍功夫喜劇進入了一個新時期。《A計劃》不但是成龍80年代最著名的電影作品,也是成龍中期電影的巔峰之作,幾乎是有著成龍巔峰時期電影所有的優(yōu)點。后來成龍又陸續(xù)拍了《飛龍猛將》、《快餐車》。
替代者-李連杰。在成龍的功夫喜劇電影達到巔峰時期之后,又一個接替者出現(xiàn)了,他就是李連杰。李連杰英俊隨和的外表,猛毅、嫉惡如仇的性格,漂亮的打斗,傾倒了無數(shù)的觀眾。而后他又身手不凡地打進好萊塢,讓全世界都領略到了中國功夫的真功,并為自己贏得了功夫皇帝的稱號。
其代表作有《少林寺》、《黃飛鴻》、《方世玉》、《太極張三豐》等等。李連杰作為功夫皇帝,在功夫片中的地位已經(jīng)不可動搖。他和成龍作為香港功夫喜劇的兩大代表人物,為功夫喜劇摸索出了兩條不同的道路。成龍的喜劇表演完全依靠自己的動作特點和肢體語言來營造,而李連杰的功夫喜劇則更注重在人物關系和情景中發(fā)展喜劇元素,需要有其他演員配合,一同演繹喜劇場面。
接替者-周星馳。在成龍和李連杰都離開香港島好萊塢發(fā)展之后,功夫喜劇的另一個接替者出人意料地出現(xiàn)了,他就是周星馳。實際上,作為香港喜劇的代表人物,周星馳在他的早期電影當中就已經(jīng)加入了一定的功夫元素。在《唐伯虎點秋香》這部影片中,各種后現(xiàn)代手法層出不窮,顯示出顛覆古典題材的超凡想象力。代表作有《大內密探零零發(fā)》、《精武門》、《少林足球》、《功夫》、《破壞之王》《喜劇之王》等等。當然,周星馳開創(chuàng)了無厘頭喜劇,這里咱不表述。
香港電影最偉大的成就是讓世界知道了中國功夫。原來,功夫喜劇有著這么大的背景,李小龍、成龍、李連杰、周星馳等大牌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