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進行“如何閱讀”的主題閱讀,正好讀到速讀部分。大部分關于“如何速讀”的書在介紹速讀方法的時候,都是提供幾種常見的速讀方法,比如指讀法、進行拓寬視線訓練、整行閱讀訓練以及三級跳練習等,并沒有太多的新意,而且大部分著眼于局部的訓練。
昨天讀的齊藤英治的《王者速讀法》里面卻提供了一種新型的讀書法——知識創造性系統讀書法。作者認為每一個閱讀者都是王者,王者的時間非常有限,只能利用30分鐘來閱讀一本書,因此他提出了“30分鐘讀透一本書”的全新理念,是“讀透”而不是“讀完”哦!。
那么如何利用30分鐘讀透一本書呢?作者認為僅需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五分鐘預覽
五分鐘預覽的目的是了解這是怎樣的一本書,有怎樣的構成,其中有哪些最重要的事項,同時還要明確我想要從中這本書獲得怎樣的信息,為此讀哪些部分就可以了,哪些部分需要重點讀。簡而言之,就是整體把握該書結構,明確自己的閱讀重點。
那么這五分鐘預覽什么內容可以完成上述任務呢?
首先當然要看封面和內封,有腰封的還要瀏覽腰封。
這一部分可以告訴我們讀者的信息以及這本書的與眾不同之處。借此我們可以獲得對這本書的初步印象。這就像我們初次認識一個人,沒有打招呼之前,我們會先通過觀察她的服飾、發型、表情等進行初步判斷。
然后重點看目錄。
’想要了解一本書的結構,看目錄是最快速最便捷的方法。目錄往往有大標題和中小標題,看大標題可以對書的整體結構有清晰的了解;看中小標題可以推測這部分內容的大概。看了目錄就能知道這本書什么地方寫了什么內容,重點內容是哪一部分。
剩余的時間我們就翻翻正文,看看標題、圖表、照片、插畫、漫畫等內容即可。總之就是翻看正文中顯眼的內容。枯燥的文字看著既累又費時,圖、表卻比較直觀,看著輕松多了,而且圖、表的內容往往比較豐富,說不定就透露了你想知道的內容。
當然,前言、后記之類也有必要翻翻,這一部分內容往往交代了作者寫作的原因、經過,甚至告訴我們閱讀的角度,這本書的新穎之處等等,方便我們快速確定重點。
第二階段——用翻開書本的前兩秒檢查所有書頁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書本所有頁瀏覽一遍,重點關注關鍵詞、標題以及插圖等,完成對一本書的整體把握。作者在此引入了瀏覽圖片技術的方法,即利用人們與生俱來的右腦能力——捕捉到文字本身的整體印象,不加修飾的去理解。要的就是書中得到的印象直接傳遞到大腦的感覺。在這一階段有兩類關鍵詞比較重要。
一類是從書本浮現出的關鍵詞。既有標題等部分突出強調的,也有反復出現的。另一類是大家自身擁有的,這是自己之前意識不到的。
五分鐘預覽之后腦海中會留下書中反映出的關鍵詞和引起自己注意的關鍵詞,這兩類關鍵詞會成為我們快速理解書籍的啟發,還會聯系到我們潛意識里擁有的某個主題。
完成這一階段的閱讀之后,心中應該清楚的知道這是本什么樣的書,應當重點去讀哪些內容,哪些是自己需要去看的,哪些是自己可以跳過不看的。
但是對于閱讀的新手,總是習慣去讀完整本書,不把全書讀完一遍總覺得自己沒有讀這本書。因此作者特別強調“追求完美是高效閱讀的勁敵”。作者認為經濟學家提出的“二八法則”也適用于閱讀領域,即閱讀作為整本書核心部分的兩成能得到那本書的八成信息。
只讀20%就能獲得一本書80%的信息,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更何況即使逐字逐句閱讀,也未必能夠得到100%的信息。
明白重點之后,我們就要進入第三階段的閱讀了。
第三階段——用跳讀法閱讀最重要的兩成內容,獲得八成信息
所謂跳讀,是指唰地從中抽取一段,粗略地領會大意。跳讀在把握整體的同時注重正在閱讀部分的意識也很強,而且隨著不斷的讀書實踐,熟練程度不斷提升,整體和部分都將能兼顧。
跳讀取決于閱讀者的意識和熟練度。
跳讀并不是盲目的挑選段落。我們在讀書之前已經確定了自己的閱讀目的,通過前面的預覽和瀏覽圖片兩個階段我們已經知道自己需要重點閱讀的部分在哪里了,跳讀就是選擇之前確定的重點進一步細讀。
在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依然是秉持“閱讀兩成得到八成”的觀念,要勇于舍棄八成。也許有人會擔心舍棄的八成里面會有重要的信內容,也許會有,但是“現在你能夠讀取的信息在于高出眺望得到的能夠理解的地方”。就像鳥兒從高空俯沖到海面捉魚。即使深海有魚,也不是能吃的魚;若是吃不下的大魚,也是枉然。對于書中你不能一眼看出的重要之處就像那吃不下的大魚,最終讀了也難以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逐字逐句的閱讀,不僅是浪費時間,而且是閱讀者分不清輕重緩急和文章重點的表現。讀書應該把自己最寶貴的時間花在對自己最有價值的地方。
王者速讀法前兩個階段著重于對書進行整體把握,發現里面的關鍵詞。第三個階段著眼于細節,目的主要在于理解、記憶和構思,閱讀全書最重要的兩成內容獲得八成的信息。
王者速讀確實能夠加快閱讀速讀,但是這種速讀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持續的鍛煉,唯有進行持續的訓練,堅持使用王者速讀法進行有意識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名閱讀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