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座城市的記憶

一個人的記憶能有多深刻?從2010年初來北京,我跟這座城市已經有了7年的緣分。居住地從朝陽換到豐臺,在2017年的時候又搬回了朝陽,工作的地點也幾經變化,也是我曾經帶過的地方。

雖然時間也不是很久,但是說物是人非也不足為過!

現在租住的地方離我第一次來北京時住的地方很近,走過去大概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吧!聽說那個地方也要拆遷了,嗯,從我剛來北京的時候,那個地方就要拆遷,轉眼7年過去了,或許真的要拆了吧!

7年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在這7年的時間里,我結了婚,有了兩個可愛的女兒,換了兩份工作,居住的環境好了許多,收入也多了那么一點點,順便拿下了本科的學歷… …。

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來,跟成功與否無關。

1.關于路邊的小吃

為了上班更加方便,現在居住的地方就在四惠東地鐵旁邊。出了地鐵口,3分鐘就能到租住的公寓。在路的兩邊都是小吃店,各種粉、麻辣燙、烤串,幾十塊錢就可以吃的心滿意足。

上周,謝先生在路邊給我買烤面筋,聽小吃店的師傅說這條街的小店都要關閉。

大概是因為大興火災的原因,路邊的小攤位都要撤掉,今天是最后一天。

將謝先生的羽絨服送去干洗店的時候,順便去路邊的小店里買東西,絡繹不絕的人群在燈火搖曳里穿梭,我想,很快這樣的場景就會消失了。

北京,這座城市會越來越高檔,很多小吃店將消失,很多人也將離開這里,而一旦離開,或許以后不都不會回來。

而我和謝先生,還要在這里繼續漂泊。

2.曾經我們去過的公園

上周日,謝先生陪大病初愈的我去附近的公園轉了一圈。哦,對了,7年前,我跟謝先生剛認識的時候也經常去這個公園。

7年的時間里,這個公園很多細節都改變了,增加了很多建筑,景點也有了略微的變化。

在公園里游玩的人也不在是曾經的那些人了吧!

我跟謝先生在公園里游覽,感覺熟悉而又陌生。7年哈,我們在別的地方生活工作了一段時間,現在,竟然又回到了這邊。而我跟謝先生,竟然真的走到了一起,結了婚。

身邊的朋友也換了一茬又一茬,不變的是我跟謝先生。

感謝老天眷戀。

3.身邊的人

曾經的某些朋友,現在都不在聯絡,甚至不知道他們是否還在北京?我知道,有一些人離開了,去老家尋求一個更好的發展。

戀愛了,分手了,結婚了,生寶寶了……每個人的生活都是那么的豐富多彩,大家就像兩根平行線,知道彼此存在,可是卻再也不會有交集。

有的朋友還有微信,有的朋友連一點聯系方式都沒有了!

而那些有微信的朋友也很少聯絡。偶爾朋友圈發個狀態,知道大家生活的都不錯,點個贊,讓你知道,我還關注著你。

圈子不同,自然沒有什么好說的。

大家很少再聚在一起了。

4.或許有一天

誰都不能否認,這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

汪峰在《北京北京》里唱到:我在這里歡笑?,我在這里哭泣,我在這里活著,也在這死去,我在這里祈禱,我在這里迷惘,我在這里尋找,也在這兒失去!

或許有一天,這座城市會變成另外的樣子:

依舊車水馬龍,但是不再堵車;7點-9點的地鐵不在人山人海;路邊的小吃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便利店;在哪些曾經北漂的成功人士演講里,不在有居住地下室的經歷… …

或許有一天,北京的房價終于不在高的那樣離譜;租房子住也很便宜。你在這里有一份像樣的工作,收入不菲。孩子也可以接到身邊照顧,甚至在這里上學。

交了這么多年的社保,你可以享受跟城里人一樣的待遇。或許有一天,這一切都會變成現實。可惜,還不是現在。

5.原來你也在這里

我不知道我還要在這里呆多久。最近幾年大概會一直生活、工作在這里。是什么原因,讓我一直留在這里?

大概是一份自己還算喜歡的工作,以及那個我不想離開的人吧。

在這里生活,其實是沒有歸屬感的。

一個同事曾說,她有北京情結。

可我知道,我的根并不在這里!

7年了,它有我這么多的人生經歷和記憶,我發現,我的那份情結也開始慢慢滋生。

而下一個7年,我又將在哪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