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1988》里,德善的爸爸是個爛好人,他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給朋友做擔保。結果朋友跑路了,他幫人還債,于是全家從中產跌入到特困家庭,住進鄰居家的地下室。
晚上歸來看到老奶奶或者是帶著孩子的年輕媽媽銷售的東西沒賣完,德善爸爸不管自己是不是需要的,自己家是不是已經揭不開鍋,他都把自己兜里的錢全掏出來買她們的東西,好讓她們早點回家陪家人。
覺著老奶奶一大把年紀還賣土豆,他就買了下整車的土豆,一家人只能天天以土豆為食。
這原型簡直就是我朋友老程嘛!老程雖然是個生意人,但他對人總是充滿善意,對有求于他的朋友是竭盡所能的幫忙。他有一碗稀飯,朋友來要借粥喝,他真的會整碗都借給朋友,自己只留一口充饑。
所以,老程的朋友里,沒有哪個沒借過老程的錢。借錢的朋友那么多,還錢的朋友卻沒幾個。
2014年,老程一發小公司陷入倒閉邊緣,終于接了一個可以讓公司起死回生的大單,但還差一半的預付款。發小找老程借錢,拍著胸脯保證一個星期以內就還。老程二話不說把自己能周轉的所有的錢都給發小,這還不夠,還把女朋友的存款也一起連哄帶騙的借過來給發小。
因為老程的那筆錢,發小的公司真的枯木逢春了。但是,一個星期過去、一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發小一直沒還老程的錢。
發小收到回款后,興高采烈的帶著一家老小旅游去了。春節去泰國、清明去廈門、五一去韓國、端午去海南、中秋去北京、國慶去巴厘島,他們一家勵志一定要走遍全世界。全家的理念賺到錢就拿出花,就要享受生活,于是他們買了兩輛車,方便自駕游,還換了套大房子。
而老程那邊一度資金緊張得全家半個月都吃不起肉,還房貸、車貸和信用卡都要靠信用卡套現。那段時間他是套A卡去還B卡。每次問發小什么時候還錢,發小就說等幾天一定還,然后就是幾天過去了,幾個月過去了,發小一家又去旅游啦!
每次老程向我訴苦的時候,我每次都鄙視他,一點都不同情他,因為不是他發小夠無賴,而是他太慫,竟然一分錢都要不回來。
老程要是哪天發小還他錢了,那他可真是得到了一筆意外之財啊!
2007年,股市一片大好,連大爺大媽早上買菜之前都要先去交易所研究下是今天買哪家好。
牛市期間,我大學一老師的同學半夜三點打電話來借錢,說要是急用,十萬火急。因為是大學室友,關系不是特別好,但也不差。老師第二天立馬把股票拋了,把錢打給同學。
幾個月過去之后,老師通過其他同學才知道,借錢的同學是借錢炒股呢,在牛市的時候賺了不少。
老師氣得吐血,因自己過早的拋,虧了8W多。
朋友之間,應該要相互幫忙,在對方需要我們拉一把的時候,是應該要拉一把。朋友需要錢應急了,比方說,買房還差個幾萬、親人在醫院等錢做手術、家里沒米下鍋,我們手頭上寬松,是得借給朋友應急。朋友因為這些苦難一時半會還不了也無可厚非,借給他們的時候,我們也知道。
而借錢去給朋友做生意,做投資,還是免息借出去,你就要掂量下借錢的品性和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了。
而借人情錢去做生意,借錢去投資,有錢了也幾個月幾年不還的朋友,你們是不是覺著別人都是傻逼,別人的錢活該是給你去賺錢的嗎?
嗯,你們就是聰明,知道朋友把錢借出之后就是慫孫子了,怎么滴都拿不到你的還款。
都說朋友之間談錢傷感情,還真是傷感情,有時不僅傷感情,還能絕掉一段情。
有個程序猿朋友,是既宅又悶騷的人,工作之余沒啥愛好,就是愛加班。于是他的收入很可觀,存款也沒機會花。親戚朋友們每次來借錢,他都是有請必應。
有一天他突然悟出了一男人要娶妻生子的人生哲理,從而生出了一個要給未來妻子兒女準備好房子的雄心。看下存款,還不夠買衛生間,但如果把借出去本錢都收回來,那是首付之后還夠豪華裝修啊。
但程序猿臉皮薄,實在無法開口叫朋友們還錢。
有一天,和同事一起吃夜宵時,覺著他們兩個完全可以一起創業,兩人立馬辭職,組成創業CP。
創業初期,資金周轉困難時,他被逼得沒辦法,開始去要債。而大部分親戚朋友都不還錢,說自己手上也周轉不靈,口口聲聲保證程序猿結婚時一定還。
等到程序猿真要買房結婚,那些不還錢的還是不還錢,就丟下一句話:哥也沒錢!
程序猿知道表哥明明就有錢包二奶,干嘛不還6年前借自己的30000呢。于是就催債催的比較緊。
催了一年后,表哥終于還清了他的錢,同時也跟他絕交了。表哥說程序猿太媽的把自己當債主了,不講義氣,沒一點人情味!
借錢給朋友需特別特別的謹慎,我們的錢都是辛苦掙來的。就算不會理財,把錢存在銀行里,好歹還能生一點利息,錢還是自己的錢,要用的時候,隨時能去取出來。
借給老程發小那類人之后,半厘利息沒有,還陷入了錢不是自己的錢,不知道猴年馬月能回到自己的口袋里的風險。
大學畢業前的某堂課上,我那借錢給同學去炒股的老師說,自那次之后,他不再借錢給朋友了。
大筆的錢他給不出,小筆的錢他要么是不給,要么送給朋友,不再指望朋友會還,而當朋友還時,他都覺著是得到了一筆意外之財,異常的興奮。
當時我完全無法理解老師所說的興奮,也不認可他不再借錢只送錢的理念。
因為我們學生時代,也總會向同學和室友借錢,甚至借方便面,也有同學或室友向我們借錢借泡面,比方說一起逛街的時候帶的錢不夠、一起去超市買零食忘了帶錢包、父母要晚幾天打生活費來、想吃泡面卻發現自己沒存貨了。我們都是在說好的時期就還錢還泡面,從沒拖欠過。
而現在,真心覺著每筆借出的錢,再回到自己手上,就是一筆意外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