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接觸面向對象

? ? ?面向對象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是計算機編程技術 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產物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中的每一個對象都應該能夠接受數據、處理數據并將數據傳達給其它對象,因此它們都可以被看作一個小型的“機器”,即對象。


? ? ? 對象是人們要進行研究的任何事物,從最簡單的整數到復雜的飛機等均可看作對象,它不僅能表示具體的事物,還能表示抽象的規則、計劃或事件,而面向對象是一種編程思想,就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將項目中不同的數據,封裝成類型來進行使用。是對面向過程編程思想的補充和完善。


對象這個詞,不同思想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 ? ?對象具有狀態,一個對象用數據值來描述它的狀態。

? ? ?對象還有操作,用于改變對象的狀態,對象及其操作就是對象的行為。

? ? ?對象實現了數據和操作的結合,使數據和操作封裝于對象的統一體中

? ? ?對象,就是實際存在的物體,也稱為實體,是類型表示的具體的實際存在一個實例


? ? ? 在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客體是問題域中的主角,所謂客體是指客觀存在的對象實體和主觀抽象的概念,他是人類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要目標。例如,對于一個學校學生管理系統來說,無論是簡單還是復雜,始終是圍繞學生和老師這兩個客體實施。在自然界,每個客體都具有一些屬性和行為,,這些客體,可以籠統的概述為類的概念,而學生有學號、姓名、性別等屬性(類中需要的屬性定義),以及上課、考試、做實驗等行為(類中需要定義一些方法)。因此,每個個體都可以用屬性和行為來描述,即每一個個體都可以看成一個對象。

⑴對象唯一性。

? ? 每個對象都有自身唯一的標識,通過這種標識,可找到相應的對象。在對象的整個生命期中,它的標識都不改變,不同的對象不能有相同的標識。

⑵抽象性。

? ? 抽象性是指將具有一致的數據結構(屬性)和行為(操作)的對象抽象成類。一個類就是這樣一種抽象,它反映了與應用有關的重要性質,而忽略其他一些無關內容。任何類的劃分都是主觀的,但必須與具體的應用有關


對象和類分不開:

? ? ? 具有相同特性(數據元素)和行為(功能)的對象的抽象就是類。因此,對象的抽象是類,類的具體化就是對象,也可以說類的實例是對象,類實際上就是一種數據類型。對象建模的目的就是描述對象。而通過將對象抽象成類,我們可以使問題抽象化,抽象增強了模型的歸納能力。類具有屬性,屬性指的是類中對象所具有的性質(數據值)。它是對象的狀態的抽象,用數據結構來描述類的屬性。類具有操作,操作是類中對象所使用的一種功能或變換。類中的各對象可以共享操作,每個操作都有一個目標對象作為其隱含參數。方法是類的操作的實現步驟它是對象的行為的抽象,用操作名和實現該操作的方法來描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