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手機信號1G到5G的發展歷程

手機5G波瀾壯闊的發展史,那是相當的峰回路轉,包含了封鎖與反封鎖,包含了創新與在發現。

1G  模擬之王——摩托羅拉  講到雙向無線通信,就不能不提摩托羅拉 (Motorola)。摩托羅拉就是移動通信的開創者。

在沒有無線通訊之初只能是有線通訊,就是我們的電話,和電視劇里的電報機。

最初,無線通信用于航天與國防,軍方色彩濃重,1941 年,摩托羅拉研發出了第一款跨時代產品 SCR-300,SCR-300使用了FM調頻技術,使通話距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2.9公里。至今仍是電影中美國通訊大兵最經典的形象。類似的就是電報機了!

1代模擬信號的無線設備?

,

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電話系統,包括二戰期間的通信設備、半導體芯片、DSP通訊手機芯片,和1980年發明的“大哥大”等。

這時通信的控制者還是美國

?美國主導的時代

2G時代 ? GSM與CDMA,由于1G模擬通信的通話質量和保密性差、信號不穩定。80年代后期,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微處理器與數字信號的應用更加成熟,當時的移動運營商逐漸轉向了數字通信技術,移動通信進入2G時代。

由于通信產業為國家戰略產業,通信標準之爭的背后是國與國、聯盟之間的綜合角力,一旦輸了的一方則須持續向對方聯盟繳納高額專利費,且更容易被對方掌握產業主動權。

摩托羅拉壟斷了1G,也意味著第一代通信標準把持在美國人手里??上У氖牵ν辛_拉作為模擬通信技術時代的佼佼者,終究未能隨市場趨勢轉型,最終轟然倒下。在數字通信剛起步時,歐洲各國意識到:單打獨斗在技術上將難以和美國抗衡。

二十年來,歐盟始終不甘落后于美國,若各自搞出一個不同的標準、很難在世界上占主導優勢 (標準這東西就是人多、說話大聲拳頭硬的就贏了;總不能全世界只你一個人跟別人用不一樣的)。它們吸取了各自為政的失敗教訓、加強內部聯盟,終于在2G時代超越了美國。

2G時代的主導者?

GSM的名字即是移動專家組(法語: Groupe Spécial Mobile)的縮寫,始于1982年的歐洲郵電管理委員會成立的“移動專家組”負責通信標準的研究,后來這一縮寫的含義被改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以向全世界推廣GSM。GSM的技術核心是時分多址技術 (TDMA),其特點是將一個信道平均分給八個通話者,一次只能一個人講話、每個人輪流用 1/8的信道時間。缺陷是TDMA的信道一次僅供一個人使用、八個用戶得輪流使用,容量有限,當用戶過載時,就必須建立更多的基站。不過,GSM的優點也突出:易于部署,且采用了全新的數字信號編碼取代原來的模擬信號;還支持國際漫游、提供SIM卡方便用戶在更換手機時仍能儲存個人資料;能發送160字長度的短信。可以說,移動通信的技術與應用在2G時期有了驚人的進步。1991年,愛立信和諾基亞率先在歐洲大陸上架設了第一個GSM網絡。短短十年內, 全世界有162個國家建成了GSM網絡,使用人數超過1億、市場占有率高達75%。在歐洲人野心勃勃地想要超越美國稱霸世界時,美國人同一時間卻搞出了三套通信系統。其中兩套同樣是基于TDMA 技術的、第三套則是高通推出的碼分多址技術(CDMA)。

CDMA采用加密技術、讓所有人同時講話也不會被其他人聽到(好比編號1只能與編號1通話、編號2只能與編號2通話,互不干擾),容量大幅提升。從技術上來看,CDMA系統的容量是GSM的10倍以上。從1950年代起,CDMA就是美軍軍方的通信技術之一。在創始人Irwin Jacobs和Andrew Viterbi領軍下,高通在1989年成功將CDMA 應用在移動通信上。然而高通沒有實際的手機制造經驗,歐洲的運營商們也對它的知識產權不感興趣。即使是在美國也只有極少數的運營商愿意使用該系統。早期有關CDMA的報導都是相當消極的,基站不能達到預期的性能,CDMA手機也無處可買??傮w而言就是雷聲大,雨點小。與此同時,歐洲大力投資GSM,短短數年內建立了國際漫游標準,在全球廣布GSM基站。自然,CDMA起步較GSM晚了一步,加之美國國內資源又被分散,CDMA失去了大半江山。

GSM和CDMA?

在2G時代,CDMA 是個失敗者。另一方面,美國在通信標準之爭上的失敗,間接也影響了摩托羅拉手機的競爭力。當數字移動電話漸漸取代模擬移動電話時,摩托羅拉仍在模擬移動電話市場有40%的份額,但數字移動電話卻不到二成。對于數字通信的威脅,摩托羅拉錯估了模擬手機的壽命,當時其高管表示:4300萬個模擬手機用戶,錯不了的!如同AT&T當初不愿砸錢在無線電話部門上一般,摩托羅拉當中最賺錢、說話也最大聲的模擬手機部門更不可能讓資源流到數字手機部門里。同樣的故事也可見于而后的諾基亞與智能手機之爭。企業巨頭的倒下很少是源于單一的外在因素,多是由于企業內耗、導致技術推進緩慢。1997年,摩托羅拉終于走下神壇,其全球移動電話市場份額從1997年的50%暴跌到17%。持續了20年輝煌的摩托羅拉終于被一家之前還在造紙、1992年才推出第一部數字手機的公司——諾基亞擊垮。

冷戰時期,美國軍方所使用的通信方式能將信息進行加密與解密,稱為碼分多址(CDMA)技術,以確保信息傳輸時不被蘇聯所竊取。高通創始人?Jacobs和Viterbi于1985年創辦了高通 (Qualcomm),意即有品質的通信 (QUAlity COMMunications)。于1989年,高通大幅改善了CDMA的功率問題,并成功將其商用化。Irwin Jacobs任教于麻省理工電機系,其著作《通訊工程原理》(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奠定了當時乃至于現在的通訊基礎,至今仍是通訊界圣經寶典。另一位創始人Andrew Viterbi提出了著名的維特比算法 (Viterbi algorithm) ??上У氖牵藭r歐洲通信標準協會已著手進行GSM技術標準制定,隨后很快推行到了歐洲與日本市場。美國本土的通信工業協會也認定GSM所采用的TDMA技術為2G標準。盡管CDMA比TDMA的容量更大、通話質量更好,但技術更復雜,大半運營商不相信技術的可行性。

手機發展歷程

如前文所述,高通的CDMA技術在容量與通話質量上皆優于歐盟GSM的TDMA技術。但GSM早一步部署,短時間內快速推行全球,以致CDMA在當時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高通也一度陷于危機之中。2000年后,2G的速度與容量上限逐漸面臨瓶頸,經歷了1G到2G眨眼間便大舉翻盤的技術變革,各大手機廠商吃了歷史教訓,個個提心吊膽著準備迎接3G時代。到了3G時代,高通的局勢卻有了反轉。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走進高通位于加州圣地牙哥的本部,迎面而至的一堵厚厚的專利墻上,鑲嵌著高通所持有關于移動通信將近1400項專利。這就是著名的“Qualcomm Patent Wall”。高通的一切都明明白白的寫在了這面墻上:財富、壟斷、成功… 高通就像一條毒蛇,深諳扼住宿主脖子、獲取高額利潤之道。

高通發展的一大關鍵,在于Jacobs狡詐莫測的三大專利流氓手段:

1)造地雷:建立壟斷的專利布局 高通圍繞著功率控制、同頻復用、軟切換等技術,構建了CDMA專利墻,相較于其他廠商在專利數量和品質上都有非常大的優勢。但高通不滿足于此,它要一人享用這筆豐厚的利潤。在高通,養了一批不下于技術研發部門的龐大專利律師軍團,通過并購、控告對手專利侵權等專利戰,將所有CDMA的相關專利都一步一步攏絡過來。專利律師的職責,就是申請專利、談專利價格、控告侵權公司。  第二步是大量申請垃圾專利,用垃圾專利保證其核心專利──在舊有的專利保護到期之前便申請新的專利、或大量申請CDMA外圍專利,然后申告該技術為新技術的一環,封殺了關于CDMA 內外圍的所有技術。

2)埋地雷:將專利技術套入通信標準收集齊了專利地雷還不夠,還要讓人得踩到才行。首先要明白為啥需要通信標準?你總不能讓電信打不通移動的手機、華為打不通iPhone手機,制定統一的通信標準的目的就是讓不同運營商商、基站設備與手機之間能互聯互通。由于GSM標準由歐洲運營商和設備商(如愛立信、諾基亞)共同提出,共同享有知識產權,專利基本上是開放的。但高通表面上提出了一套采用CDMA技術的2G標準,實際上將CDMA專利技術藏在了里頭,等于使用該2G標準時,也就踩到了高通的專利。這種以一家公司專利而壟斷某一標準的行為,照理說不會發生于由各國成員組成的通信標準制定小組里,別的國家與廠商因本身利益沖突,必然會極力反對。然而,當時2G研究才剛起步,多數廠商的注意力仍在歐洲人所提出的GSM標準上,高通的CDMA技術并沒有多少人聞問,反而讓高通趁虛而入。

3)更多的地雷:將CDMA演算法整入芯片 高通的最后一步棋,是把CDMA的演算法嵌入集成芯片。其最大特點為整合信號的發送與接收、電源管理和數模轉換于單一芯片之上,即今天我們稱的SoC(System on Chip, 片上系統)。這樣一來,使用高通專利的手機廠商,必須先交一筆授權費取得專利使用權。在芯片或產品量產后,再依據出貨量收取根據產品售價一定比例的費用,平均需繳納手機銷售額5-10%不等的權利金。這點可是相當的不合理的——屏幕、鏡頭、機殼等零件全部與CDMA毫不相關,也得被抽銷售額的百分比。(難道在手機上鑲了塊鉆石, 利潤還得算在高通頭上嗎?)那時高通提供了SoC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大多數手機廠商還沒SoC整合的技術能力,也只能乖乖挨這一刀。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高通專利發展 你設局,也要有人愿意踩。高通專利的高門檻擋住了競爭對手,也擋住了CDMA的迅速市場化,多數運營商還是選擇了GSM系統,靠專利使用費養活的高通在美國活的并不好。此時,高通迎來了一根橄欖枝──來自于韓國政府。在發展CDMA之前,韓國運營商、手機等通訊設備制造業相當薄弱。1990年11月,高通和電子通信研究院 (ETRI) 簽署有關CDMA技術轉移協定。高通答應把每年在韓國收取專利費的20%交給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協助其研究,韓國政府也宣布CDMA為韓國唯一的2G移動通信標準,并全力支持韓國三星、LG 等投入CDMA 技術的商業應用。韓國不向支持GSM的歐洲靠攏、選擇了CDMA作為2G標準,主要是為了低廉的專利優惠,雖承擔了一定的風險,最終也獲得了相應的回報。通過發展CDMA,韓國的移動通信普及率迅速提高,短短五年內移動通信用戶數達100萬,SK電信成為全球最大的CDMA運營商。通訊設備制造商更是異軍突起,三星成為全球首家CDMA手機出口商。CDMA不僅帶動了韓國通信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整個韓國經濟的發展。所以多有人說:“韓國人救了高通”,高通更從此成為全球性的跨國大公司。韓國的成功典型,第一次向世界證明了CDMA正式商用的可能性,也讓美國一些運營商及設備商對CDMA技術開始恢復信心。在高通與韓國人賺的缽滿盆滿笑呵呵的同時,讓我們把畫面拉回到歐洲這邊。

三大3G通信標準 3G最大的優點是更快的網速,2G的下載速度約僅9600bps~64kbps,而3G初期的速度則為300k-2Mbps,足足提升了三十倍多。愛立信、諾基亞、阿爾卡特等實力雄厚的歐洲廠商雖知TDMA難敵CDMA的優勢,更難以作為3G核心技術,但誰也不想接受高通霸道的方案。于是歐洲與日本等原本推行GSM標準的國家聯合起來成立了3GPP組織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負責制定全球第三代通信標準。3GPP小心翼翼地參考CDMA技術,以盡量繞過高通設下的專利陷阱,開發出了原理類似的W-CDMA。高通趕緊不落人后地與韓國聯合組成3GPP2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 與3GPP抗衡,推出了CDMA2000。既然你們都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當然,咱們中國,也是搞了一個TD-SCDMA(是從德國西門子手里購買)。誰也不想被高通揩油,所以用CDMA2000的少;TD-SCDMA 只有中國使用;自然,最后的結果是W-CDMA的參與者最多,在三個3G通信標準中最成熟、市場占有率也最高。不過,因三大通信技術都碰觸到了CDMA的底層專利技術,仍無法避免地被高通硬生生啃掉一塊利潤大餅,高通可謂是3G時代最大的贏家。不過,真正讓高通大賺的,還是源于智能手機的興起。

3G時代格局圖?

3G的崛起,真正讓3G火起來的、讓高通大賺的,還是源于移動通信設備的革新——智能手機。一提到智能手機,大家自然就想到了喬布斯,蘋果在2007年推出了第一臺iPhone,從而推動了一個智能手機的時代。但想到智能手機這個idea的人并不是喬幫主,他也是從曾經的諾基亞Symbian手機與微軟Windows Phone借鑒而來的。

21世紀初,電信業界描繪的3G世界如是說:任何人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移動電話或其他移動設備 (例如PDA),打電話、上網;除了傳送語音之外,還可以傳送數據、視頻、電腦游戲…。IBM Simon在1994年開賣世界上第一臺智能手機,完全使用觸控式鍵盤,也是第一臺以軟件應用程序為賣點的手機。聽起來似乎相當熟悉?現今習以為常的場景,二十年前可是個宏大的理想。

IBM智能機?

3G曾經承載著全球電信業的高度期待,2000年時,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開始競標3G牌照和無線頻譜拍賣,各家運營商總計投下約900億美元。德國更是創下了高達458億美元3G牌照的拍賣紀錄。照理說,高額的投標將來都是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歐洲的3G牌照費約是部署系統的3倍,意思是從提供3G所產生的非語音收入 (也就是上網費用),必須是語音的3倍,整個投資才能回本。在缺乏移動上網的殺手級應用的情況下,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研發者留下了負債和幾近無用的3G牌照就離開了,有些公司還試圖與發放牌照的政府打官司。不但后續融資與設備投資舉步維艱、股價重挫,也讓3G服務無法如期推出。歐洲電信業一度處于潰敗的狀態。美國《彭博商業周刊》以“泡沫的故事”、“一場歐陸大災難”來形容歐洲3G愿景的幻滅。

直到四、五年后,歐洲運營商才逐漸恢復元氣,開始建設3G網絡。相較于早早燒完錢、以致于在3G轉型上慢了一步的歐洲人,美國運營商由于現有頻率占用問題使得發放牌照時間延遲,直到2004年初才能發放3G牌照,這反使美國運營商保有更多余力與資金投入3G網絡,可以說是因禍得福。有了完善的3G網絡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差一部智能手機了。最早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是微軟在1996年發布的Windows CE。由于微軟在PC操作系統上沒有對手,面對全新的移動通信市場仍沿用過去PC操作系統的思維方式,導致了系統速度緩慢的先天缺陷。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另一方面,英國公司Psion和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在1998年合資成立了Symbian公司,研發手機專用的操作系統以抵御來勢洶洶的微軟。Windows CE其實僅是精簡版的Windows系統, 而Symbian一開始就是為手機而生,穩定度有更出色的表現。可惜的是,在 1999-2004年間,Symbian在發展上仍然以傳統手機功能為主,諾基亞內部的心態總是:最重要的是如何賣出手機,應用程序只是讓手機更好賣。Symbian也建議過諾基亞在智能手機的開發上可以有更多其他的功能,無奈諾基亞就是聽不進去。此景彷若當時的摩托羅拉從模擬向數字手機轉型,當時最賺錢、說話最大聲的部門是有鍵盤、好接聽的功能手機,觸控式屏幕、甚至是最關鍵的APP生態系并不在Nokia高層的認知中。在Windows Mobile與Symbian大亂斗,諾基亞依然一家獨大的情形下,有一個角色正在偷偷地壯大勢力,它的名字叫蘋果。

2005年,蘋果收購了一家叫FingerWorks的公司,這家公司自1999年起便開始研發手勢識別、多點觸控等技術,但在當時這樣的應用并不為人們所看好,也沒人猜到蘋果買它來做什么。2007年1月9日,喬布斯發布了第一代iPhone。iPhone1主打的 iTunes Music Store、Safari、Email、Camera 等應用,皆以圖形化的方式呈現在簡潔優美屏幕上,搭配多點觸控屏幕技術,iPhone去除掉了鍵盤、單以一個 Home鍵和手指即可操作?!白詈玫牟僮鹘缑?,就是我們的手指”,喬布斯在iPhone發布會上強調。iPhone跨時代的創新并不止于此。早期在手機中安裝APP的方式,都是先從網頁上下載、用接線傳輸到手機,再自行安裝。2008年蘋果推出iOS 2,新增了最重要的應用商店 (App Store),可以在該平臺上下載安裝應用程序,開始了APP生態系統的新時代。

“你不會利用手機去推銷生態系統,只會利用生態系統去推銷手機。" Symbian一直在示好并鼓勵第三方開發者,在 iPhone 發布時, Symbian平臺上已有一萬多款應用。然而,Symbian整整花費了7年時間在APP生態系統上所取得的成績,蘋果在發布iOS第一版的一年多后就超越了。它的生態系統也不具有優勢了!

蘋果的迅速成功和Symbian的坎坷命運都是因為同一個原因:應用商店。通過統一平臺,蘋果幫助使用者更方便地購買應用程序,只能說缺少應用商店是Symbian的一個致命失誤──沒有資源的人若想自行開發將會非常困難,而開發和維護成本也很高。盡管智能手機不是蘋果發明的,但現在一般認知中的智能手機中所包含的四大功能:1多點觸控(multi-touch screen)2手機操作系統(Mobile Operating System)3應用程序下載平臺(App Platform)4應用程序(App)。蘋果成功地將過往各家大廠嘗試的經驗整合起來,一戰成名。

發布蘋果手機

真正有遠見的企業家,是提早10年看到趨勢并提早布局,最后在適當時機點推出產品,讓市場爆發性成長。3G的部署與網絡速度的提升,早在2005年左右便已完工 (若非歐洲破產重整、美國牌照延遲, 早在2000年時3G技術已確立),同時,移動上網、應用程序(App)、手機操作系統也早已開展。然而始終像一支蹩腳的足球隊一樣,缺乏臨門一腳,以至于3G用戶人數不多,始終無法普及。也因為資源早已備齊,所以才成就了iPhone的成功。智能手機于2005-2007年間起步,2008-2012年爆發性成長,轉折點在于iPhone。智能手機的轟動,也成功拉動3G用戶暴增,進而迎來4G更高速上網時代。

??????先簡單介紹一下授權頻譜那點事。20世紀80年代以前,美國所有的無線設備都得經過頻譜授權。后來美國通信委員會 (FCC) 將標準放寬,僅限于發射功率較大、容易產生信號干擾的無線設備需經過頻譜授權,其他低發發射功率的設備可以使用未授權頻譜。

??????這些未授權頻譜早期無人重視,直到IEEE開始進行短距離無線傳輸的研究。WiFi設備就是在IEEE的規定下發射功率不能超過100mW,實際的發射功率可能也就在60到70mW。為了能讓各家廠商能根據同一個標準生產兼容的設備,讓通訊器材能有互通性,1999年,IEEE分別推出了802.11b與802.11a兩種WiFi標準,分別使用 2.4GHz和5GHz頻段,彼此標準不相容。(所以我們才會常常在連WiFi時,看到2.4G和5G兩種頻段)2003 年,IEEE引入正交頻分復用技術 (OFDM),推出802.11b的改進版802.11g使傳輸速度從原先的11Mbps提升至54Mbps?,F在我們使用的WiFi主要為802.11n, 與 802.11a、802.11b、802.11g皆兼容,并采用MIMO技術,使傳輸速度及距離都有所提升,速度甚至可達600Mbps。OFDM+MIMO技術,解決了多徑干擾,提升了頻譜效率,大幅地增加系統吞吐量及傳送距離。這兩種技術的結合,使得WiFi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4G疏遠高通的技術,由OFDM引發的變局,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W-CDMA隨后演進出3.5G的HSDPA、3.75G的HSUPA ,但其中的CDMA技術框架沒有改變。而高通CDMA后續演進出的 1x EV-DO,于2001年被接受為3G技術標準之一。本來照這樣發展下去,以CDMA為核心的技術或許有可能一路稱霸到4G,可惜事與愿違。半途中殺進一人物將市場一切計劃打亂,這個家伙叫 Intel,Intel的WIMAX。

??????隨著WIFI版圖的不斷擴大,IT業巨頭們開始覬覦起蜂窩移動通信市場大餅——4G。WiFi標準是IEEE 802.11,IT巨頭進軍電信業的標準是802.16 ,稱作WiMax。2005年,Intel和諾基亞、摩托羅拉共同宣布發展802.16標準,進行移動終端設備、網絡設備的互通性測試。有Intel領頭的WiMax來勢洶洶,電信產業這邊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WiMax

??????

??????OFDM技術的在發展,說起來也不是新技術,早在1960年代貝爾實驗室發明OFDM后,技術框架約在1980年代便已建立完成。然而當時能支持OFDM的硬件不成熟,CDMA又由高通領軍一時紅火,便淘汰在3G標準之外。簡單來說就是CDMA太紅,如果 Intel和 IT大廠沒有在WiFi上將OFDM技術發揚光大,電信業沒有一家注意到早期不被重視的OFDM。由于WiMax的關系,OFDM才又重新進入電信業和學術界的視野中。

??????耶!終于可以不用再被高通的CDMA技術揩油了。OFDM 不但能有效消除多徑干擾,復雜度也比CDMA小了很多,相較于CDMA事實上更有優勢。此時,除了高通以外,眾家電信巨頭都歡樂了起來:終于不用再看高通面子、繳高額的高通稅了!若能有效將4G傳輸速率提升,又能繞過高通的CDMA專利陷阱,那是太好不過了!3GPP組織立即看風向轉向。(承相~起風了~~)

2008年時,3GPP提出了長期演進技術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作為3.9G技術標準。又在2011年提出了長期演進技術升級版 (LTE-Advanced) 作為4G技術標準,準備把W-CDMA汰換掉,轉而采用OFDM。至于高通這邊當然也看到了OFDM的發展前景。為了不落人后,在2005年WiMax進軍移動通信業時,高通耗費了六億美元,戰略性收購了專門研發OFDM技術的Flarion公司。并在2007年提出了UMB(Ultra-Mobile Broadband) 計劃,把CDMA和OFDM、MIMO都整入UMB標準中,想繼續維持CDMA的優勢??上Ц骷覐S商都怕了高通,以前讓你一人稱山大王四處為虐,現在看你有傾頹之勢還不墻倒眾人推。況且全球覆蓋率最高的基站正是W-CDMA,因此,各大運營商無不紛紛決定采用LTE-Advanced當作第四代通信技術標準。UMB因為沒人支持而迅速勢微了下去,隔年高通就把UMB停掉、宣布加入3GPP的LTE陣營了。

解決了高通這個難纏的對手后,那WiMax呢?不用3GPP打WiMax,這個陣營就先自己出了亂腳。既然WiMax是由WiFi演進過來的技術,那么WiMax到底是IT網絡還是電信網絡?WiMax論壇 (WiMax Forum) 的組成份子復雜,各懷鬼胎,在毫無共識的情況下產業發展整個亂了套。除此之外最關鍵的問題還是電信設備的兼容性。如同高通敗在W-CDMA基站的廣覆蓋上,LTE可兼容WCDMA,且利用現有基站配套設備,而WiMax基站卻要從頭建起。更何況LTE從頭到尾就是電信業主導的通信標準,輪不到讓Intel這種IT巨頭分這塊餅。此時此刻的高通已無法復制3G時代的榮景,4G已經沒有再使用CDMA技術了。(不過由于布局廣,就算曾經的命脈CDMA被大幅削弱重要性,在OFDM上還是能收很多專利費)Intel也在2010年宣布放棄WiMax,加入LTE陣營。

?

??????5G 改變社會 ,2G實現從1G的模擬時代走向數字時代,3G實現從2G語音時代走向數據時代,4G實現IP化,數據速率大幅提升。5G將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改變?5G最大的改變就是實現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走向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實現萬物互聯,推動社會發展。速率方面:從4G的100Mbps為單位,5G可高達10Gps,比 4G 快達100倍,輕松看3D影片或4K電影。容量與能耗方面:為了物聯網(IoT)、智慧家庭等應用,5G網絡將能容納更多設備連接、同時維持低功耗的續航能力;低時延方面:工業4.0智慧工廠、車聯網、遠程醫療等應用,都必須超低時延。

5G的容量是4G的1000倍,峰值速率10Gbps-20Gbps,意味著采用更高的頻段,建設更多的基站,并引入Massive MIMO等關鍵技術。低時延和大規模物聯網連接,意味著網絡能提供多樣化的服務,這就需要網絡更加靈活和分布,從而需要基于NFV/SDN向軟件化/云化轉型,用IT的方式重構網絡,實現網絡切片。而虛擬化打通了開源平臺,讓更多的第三方和合作伙伴參與進來,從而在已運行多年的成熟的電信網絡上激發更多的創新和價值。5G是商業模式的轉型,也是生態系統的融合。正如NGMN所定義的:5G是一個端到端的生態系統,它將打造一個全移動和全連接的社會。5G主要包括三方面:生態、客戶和商業模式。它交付始終如一的服務體驗,通過現有的和新的用例,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為客戶和合作伙伴創造價值。5G的誕生,將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活和社會,推動一場新的信息革命。就要到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546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70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505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17評論 1 313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86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19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8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38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7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9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40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3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1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97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1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