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別想考好一次,讓你們高興高興

周六中午,女兒結束住校回家過周末。

由于一周沒見,甚是想念,我就撩她,"咋樣啊,閨女,這一周有沒有進步啊?" 她淡淡地說:"還沒考試咧,我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然后她特別鄭重地說:"可是爸爸你知道嗎,我特別想考好一次,讓你們高興高興。"

我沉默了大概五秒鐘:"沒事的,大閨女,考什么樣不重要,你努力就行了。"

我突然覺得是不是我們做家長的對孩子期望值太高了呀,我在想以后不能再提督促她學習的事兒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見和自控能力,他們自己的生活,讓他們自己主宰吧。

于是,那個周六從上午開始的一整天,她就一直在玩Ipad,絲毫沒有學習的意思,晚上還自豪地跟我說她玩的那個貪食蛇游戲她一直是第一名。

然后我以星爺的方式回報了一個夸張的表情:“ 咦;),這么牛X?”

周日下午按照市教委要求去圖書館報告廳聽講座,關于德育和孝道的號稱傳承華夏文明的報告會。

老實說,我只聽了一刻鐘就出來了。

對于目的性太強的洗腦,我一直是拒絕的。

以德育和孝道洗腦,我樂于接受,但是用三字經道德經等來進行道德綁架,熱衷于“不~~就~~”造句,然后推廣他們的網站,進一步賣書和音像制品,我就想問你一句,一手玩教育,一手玩商業(yè),這樣做真的好嗎?

報告會的核心觀點:家庭教育決定祖國的未來。

對嗎?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未來,這當然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三觀六性,都會潛移默化影響下一代。東北老話兒說,啥樣兒的爹出啥樣兒的兒子。

然而,父母的德行,是誰來決定的呢?

這當然是社會。

祖國未來指望家庭教育???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社會 -》 成年人 -》 孩子

這么簡單的邏輯關系很難理解嗎?

社會的行為準則,社會的金錢觀念,社會的輿論導向, 決定成年人的三觀。

成年人的三觀和日常,決定下一代人的三觀和日常。

小時候我媽讓我拿傘因為可能下雨,我聽了嗎?沒有。出門兒就悄悄扔柴垛邊了。

現在出門我會看天氣預報,知道適時換衣,攜帶雨具,不是媽媽教的,這是受過苦的。

小時候你媽讓你走路不要磨鞋底子,你聽了嗎?沒有。“嚓嚓嚓”,地皮都磨掉一層走了。

現在你走路突然輕快了,鞋底子都跟著不受苦了,不是媽媽教的,是同學笑你了,說改就改了。

小時候出門我媽說,走路慢點兒,騎車慢點,看見溝坎兒或者對面來人捏個剎車,書包掛在身上別夾在后座上會顛丟了,我聽了嗎?沒有。但后來大了我就懂了,是媽媽教的嗎?不是,是摔跟頭和調頭回去幾里路找丟的東西學會的。

小時候你媽讓你挺胸走路,抬頭向前,你聽了嗎?沒有。連東北的叔叔都說是不是應該給你買個背背佳呀?買了背背佳你戴了嗎?沒有。沒戴幾次就不曉得扔哪去了。可是現在你姿勢端正多了,亭亭玉立了,是媽媽教的嗎?不是,是你參加舞蹈隊,自己看著大鏡子里的自己,結果自己看不過去了。

小時候你看電視斜著腦袋看,說你你聽了嗎?沒有,沒人看著你又歪過去了,導致兩只眼睛視力明顯不一樣。不知道哪天你就好了,好像不知不覺的呢。是媽媽教的嗎?不是,是成長的認知能力告訴你,這是不對的,得改改。

小時候天天說你,多看看閱讀,多讀讀小說,你聽了嗎?沒有。所以閱讀是老大難,阻止你數學當不了學霸的唯一原因是個別應用題看不懂。現在你有進步,但還遠遠談不上喜歡文學。為什么?因為咱家的家庭氛圍都不看書。用嘴巴就能說服你看書?沒可能呀。

我特別反感肆意夸大兒童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種理論。

你做父母應該這樣,你做父母應該那樣。

無需刻意,為人父母的,努力把自己就好,就好了呀。

往大了講,努力克服自己的人性弱點,比如貪婪,自私,剛愎,粗魯,妒忌。

往小了講,努力改掉自己的弱項細節(jié),比如沒有時間觀念,物品沒收撿,生活無條理,出行沒計劃,不習慣總結,邋邋遢遢啥啥的。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如果我是藍,我寧愿我的孩子是青,而不要是我所陌生的,或紅,或粉,或紫。

安安靜靜地做好自己,安安靜靜地享受這個與眾不同的,像自己的孩子。

做自己



王鴻艦。2016-9-26

后記: 兩天后得知,女兒這次月考成績是她上初中以來最好的一次,然而說實話,最近一段時間,好像也是我們管她最少的一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三傻大鬧寶萊塢。 很久以前就看過這部片子。很風趣,很生動,也很經典。很有意義。 分享一些片中喜歡的句子吧: 學習是...
    苦茶_09e4閱讀 261評論 0 0
  • 今晚了室友的音樂晚會的演出,大一,她報了吉協。 坐在前排,看著他們一個個上去演唱,抱著吉他。現場布置成森林的風格,...
    吃火鍋嗎閱讀 490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