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里,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個體育老師太變態了,差不多就行了,他們都是班長自己記的,都沒認真跑”。

“幸好那個小學弟還記得我們,把我們的成績給改了,就這分數肯定死翹翹啊”。

“啊呀,要是有那個小學弟的QQ就好了,我們應該再和他說一聲,用膠帶沾一下,改的好像有點明顯!”。

“就那個體育老師,當年給我們分數那么低,太寒磣了!”

“你壓根就沒法及格好嗎?,他最后給你及格分算不錯的了!”

……

食堂阿姨叫飯了,結束了這些碎碎念。

作為一個親歷者,這一切的“水”行為,我都看到了,當然,我不能去評判什么!當有些懶惰已經成為習慣,當有些不滿足已經肆意增加,當有些僥幸已經深深根植……這個時候,也許一個認真負責的老師抵不上一個好說話的記錄者,也許一項制度的領導者抵不上一個鉆空子的實施者……

但這也未必是一件壞事,大學里不是每門課都要去上,每一項安排都要身體力行,偶爾的小聰明的確也省不少事兒,節省不少時間,只是討到好了就別那么碎碎念不滿足了,畢竟不是什么很光彩的事兒。

點名制成就了一些人,放縱了一些人,束縛了一些人。成就了那些真正的熱愛學習,奔著繼續深造的目標來聽課的學生;使得那些既不準備考驗,又不想做兼職,也沒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同學放松了自我,忘記了當初的勃勃雄心;滿課等束縛住了那些有想法,卻不能很好地去實施的學生。

但好在,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你想主動,通過積極的爭取,也可以實現可能很有困難的事情。比如,你想舉辦一場活動,但是活動需要場地呀!教室需要借,食堂需要批條,掛橫幅還要審核,怎么辦呢?如果你平時積極一些,認識個把學生會的組織者,或者和輔導員的關系好一些,誠懇地去說明你想做的事,你的目的,借助了他們都力量,你就會容易得多。

你不想主動,那就在底線之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學z,從大一開始就參加了各種社團和組織,至今已經第三年了,以意義為前提,以活動為中心,上課很少看得到她的身影,考試熬一熬照樣通過。她為什么可以做到這樣?我想首先是她明確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次借助了大學這個平臺去成長去發揮。當你知道你將來希望做什么的時候,你可以利用智慧去擺脫掉一些強制的制度的束縛。但如果你的愿望是可以在宿舍打游戲看劇,那我也沒話說了,除非你希望將來能成為游戲開發師,電視編?。?/p>

當然,機會面前人人平等。學生會的人,輔導員為什么愿意幫你,室友同學為什么會幫你。不是你做的事情如何如何,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你說的到底是什么,而是愿意幫你這個人!

你無所事事虛度光陰,別人也只能幫你一次兩次,然后開始對你產生厭煩和惋惜。

大概一年多前,我的一個好朋友的同班同學,因為想要在大學里創業,需要一些錢,但沒法和父母要,于是找了幾個朋友,她也是其中一個,分別借了一些錢,但這個借錢的方式有些奇怪,具體是怎樣的我也記不清了,涉及到了銀行卡,據說,每個月從她們都卡里扣掉300或500,然后,那個人再從私下轉還給她們。第一個月還了,第二個月還了,第三個月,她輟學了,第四個月聯系不上她了……最后,在院領導的重視之下才解決了這件事情,但被扣的那些錢顯然回不來了!

別人幫助你,那是覺得你值得幫,切忌因此助長自己的貪婪。

都說大學是個小社會,的確如此,在這小社會里,若你足夠用心觀察,也能看見大社會的影子,但這總歸還是學校,一個相比較純潔的地方。“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有些小“智慧”可以成就你,而有些則可以將你毀滅!

不管是決定工作創業,還是考研考公務員,不管這中間要面對些什么,經歷些什么。我還是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我是萌果,95后姑娘;

愿寫走心的文字,畫走心的畫;

要一起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