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知乎張偉:RFC技術評審機制如何助力知乎實現工程文化落地

2017年5月20-21日,MPD工作坊·上海站將于上海徐匯區光大會展中心舉辦,本屆MPD工作坊請到了知乎工程高級總監張偉進行主題為《工程師文化落地6項指南》的3小時深度分享。在工作坊舉辦之前MPD記者對張偉老師進行了采訪,以下為采訪實錄。

文章來源:公眾號 :msup(ID:msupclub)關注回復“體驗工坊”有機會獲得免費體驗票。

MPD記者:從重視加班文化到重視工程文化,這種轉變的背景是什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轉變?

張偉:個人認為,加班文化強調的是“投入/輸入”;與之相反的工程文化是強調“結果/輸出”。對應的背景是重視結果,強調結果導向。一個企業和團隊的發展就是一個個目標達成的結果。

MPD記者:工程師文化具體指什么呢?在團隊中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偉:工程文化中『文化』一直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很多時候大家能感受到,但很難描述清楚;但是具體到企業,具體到工程團隊,文化的執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落實,團隊成員被激勵的方式,約定俗成的做事風格,什么事情會被獎勵,什么事情不被鼓勵等等,這些真真切切的感受就是團隊文化在每個團隊成員頭腦中的投影。

MPD記者:對于一個團隊管理者,如何應對這種轉變,需要在思想和行動上做出哪些轉變?

張偉:一切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前需要發現問題。每個團隊和企業有自己的特質,轉變也只是按照團隊特質來解決問題。

MPD記者:知乎上有很多關于Facebook工程師文化的討論,您覺得除了Facebook之外,將工程師文化踐行得比較好的還有哪些企業?

張偉:國外的 Google、airbnb 等;國內的知乎、豆瓣等都有相關實踐分享。

MPD記者:知乎的工程師文化體現在什么方面?是怎么落地的?

張偉:我們會運用一些機制打造一個環境來幫助工程師成長,例如RFC(Request For Comments)技術評審、Hackathon、鼓勵進行日常分享等,通過引導學習激發主觀能動性,通過書籍、案例等學習提升技術水平,并鼓勵將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再次成長。

RFC技術評審的idea來源于1996年互聯網協議剛剛啟用時,至今20年了,之所以引用這個概念是希望企業內部技術人員有更多機會交流。RFC技術評審與傳統的技術評審的區別在于:RFC強調在寫代碼之前進行技術評審;強調線上討論線下評審。

在知乎,每次Hackathon(黑客馬拉松)都有不一樣的規則,公司會有大的方向的引導,以避免因為漫無目的而產生的困惑。我們的Hackathon不是只有技術人參加,而是一次公司所有人的嘉年華,包括財務、行政等后勤部門。這些部門平時有一些idea但苦于沒有資源和技術不能實現,在Hackathon可能將一些好的idea變成現實,并反哺到產品中,例如知乎剛上線的付費授權。

MPD記者:踐行工程師文化是對團隊工作的一種驅動,與KPI、OKRs考核相比,文化驅動有什么優勢?

張偉:工程師文化和 KPI,OKRs 不矛盾。只是工程師文化更適合發揮團隊內工程師的主觀能動性,將結果達成。

MPD記者:感謝張偉老師,期待您在MPD現場的精彩分享。

關于MPD

MPD是Make Professional Discovery的縮寫,MPD工作坊是一個圍繞崗位角色發展的實踐課堂,是由全球軟件、互聯網企業教練、一線研發團隊帶頭人聯合開發的角色勝任能力模型,是一種持續實踐、創新驅動的團隊管理提升培養項目。

MPD工作坊按照軟件研發中心的崗位職能劃分,以產品經理、團隊經理、 架構師、開發經理、測試經理作為五個分會場命名,以促進角色的共鳴思考、深度探討、相互交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