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應該有蠻多人同我一樣,會產生這種困惑:何謂“及時行樂”與“活在當下”?人生/生活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及時行樂還好理解,活在當下這一句,說起來很簡單很灑脫很裝逼,仔細去想其實很空泛,簡直能把自己繞進“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去往哪里去”這樣的哲學層面上。至于生活的意義,改變世界?抑或是,生下來活下去?誰知道呢。(我大概是只無明的豬吧_(:з」∠)_
以前常說,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來啊!快活啊!造作啊!喜歡就買!想吃就吃!困了就睡!沒錢就賺!想做什么就去做吧。眼睛一閉一睜,沒什么大不了的。——如此可謂“及時行樂”“活在當下”。
但是這種想法很容易產生一個誤區,逃避。譬如辭了工作去旅行流浪隱居,尋求心靈的清凈去出家,也可能情況更多沒這么嚴重,只是拖延不想做的事情先快活造作,等deadline到了不得已匆匆忙忙應付上去(我就經常這樣做)。雖然有的人旅行是因為真心熱愛這種生活方式,有的人出家確實是有佛緣,但更多人為了逃避來自各方面的壓力,突然丟開一切尋求短暫的解脫——沒多久,旅行的受不了一路風塵仆仆,出家的受不了清規戒律…這還叫及時行樂活在當下嗎?
前幾日聽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對“及時行樂”的解釋,甚是有趣,亦醍醐灌頂。人生在世,白駒過隙。行是什么行?樂是什么樂?怎樣才算“及時”?
——“行分為心行和動行,心行就是自己的舉心動念,動行就是行為方式,所以,行也有修心,修行的意思;樂呢,就是一種結果,這個樂的結果是什么呢,當然不是愛恨情仇這些苦諦產生的短暫快樂,那是一種身心合一,知行合一的大樂境界。
至于什么是“及時”呢?及時就是當下呀!當下就要去做。”
我們住于現在、住于當下,即過去與未來之間。但是,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到臨,究竟何謂“現在”或者“當下”?
藏文有“中陰”一詞,意思是“間隔”。依據佛教的觀點,我們正在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是中陰。中陰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即是“不確定性”。出生于世,尚未死亡,我們所有人現在就處于“生存中陰”,完全處在不確定的狀態之下,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很多的“我以為”“我知道”,大都跟天氣預報一樣。真正準確的天氣預報每時每刻都在更新。
我們總在問:“有什么意義?”讀書有什么意義?生存有什么意義?學佛有什么意義?當意義的定義改變,所有的事物、你對世界的態度等等,也隨之改變。這是很高層次的出離。我們看電影,哪怕情節很動人,然而我們內心知道,那只是一場電影,不會迷失在其中。我們對這件事有正確的見地,了解到它徒勞無功的一面,這就是真正的出離。——生命,就是一場大電影。
出離不意味著由于了解這是一場電影,就不去看。我們仍可以觀賞,出于了解,我們就不會陷進去。了解所謂的生存中陰沒有多大意義,不意味著你就要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如果你有機會成為一個富翁,為什么不呢?你應該只管去做,全力以赴,但要始終知道自己真實的身份,始終記得處境的實相。這個時候,對你來說,這樣做的意義已經改變。然后各種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也變得有意思起來。因為你對自己的生命有了控制權。
備注:及時行樂的觀點來自朋友聊天,其余的更多來自我最近在看的書,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人間是劇場》,并非個人覺悟。我還太年輕,思想沒那么深邃。這篇文章只能算我整理的讀書筆記加以個人想法。與諸君共勉。